提示:
本次開展的“民機艙室熱環境演示驗證試驗”所建設的環境模擬艙,是世界上首次將單雙通道典型民機艙室環境融為一體的模擬艙,模擬研究綜合環境參數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影響,這也是一飛院“陜西省飛行器環境控制重點實驗室”在獲得陜西省科技廳批復后開展的首個以民機預研項目為背景的重要試驗。
1月18~19日,航空工業一飛院在新建的環境模擬艙中開展了“民機艙室熱環境演示驗證試驗”,這是一飛院“陜西省飛行器環境控制重點實驗室”在獲得陜西省科技廳批復后開展的首個以民機預研項目為背景的重要試驗。
本次驗證項目是民機專項科研項目“民機艙室環境驗證方法研究”中的一部分,主要針對人體熱舒適性進行深入研究,在保證熱舒適前提下提高空氣健康性,進而研究綜合環境參數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影響。在演示驗證過程中,試驗團隊模擬飛行環境下艙室內部熱環境變化規律,進行了多參數的綜合環境演示,以探求乘客的熱舒適需求。48名職工作為體驗者配合參與了本次驗證,他們根據自身的濕熱感、吹風感多次填寫了人員環境舒適性調查問卷,對冬季人體周圍熱中性溫度進行了準確評估,為本次熱環境演示驗證提供了大量第一手數據。同時,他們還從設計員的角度提出了改進意見,使本次試驗的效果超出了預期。下一步,他們將把調查結果與民航飛機登機實測調查結果進行對比,為后續進行民機熱環境優化設計以及人體周圍熱中性溫度設定提供理論依據。
據悉,為本次試驗所建設的環境模擬艙,是世界上首次將單雙通道典型民機艙室環境融為一體的模擬艙。它的前半部為單通道客艙區,后半部為雙通道客艙區,從外觀和功能上完全參照了真實民航飛機,并搭建了與現有民機內部供回風形式、人機工效、主體感官一致的演示平臺,可容納55名乘客進行舒適性驗證體驗。后期還可以開展包括噪聲演示驗證、艙室空氣污染研究、人機工效研究等關乎乘客微環境設計的其他領域的研究。
在當前軍民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一飛院還將結合在飛機研制中的成功經驗及其可轉化為民用的技術,從大型艙室環境品質控制、能量綜合管理、艙室安全與生命保障、特殊氣候環境下運載工具安全運行及防護四個方向開展研究工作,充分發揮軍工科技資源優勢,促進科技與產業、技術與服務的有機融合,助力軍民深度融合發展。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