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中國石化獲悉,由中國石化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自主研發的近鉆頭伽馬成像系統在臨盤油田唐1-斜22井實鉆條件下測試成功,現場連續工作96小時,連續測量1200米,實現近鉆頭1米以內方位伽馬8扇區快速成像和近鉆頭井斜測量。
該項突破標志著中國石化掌握了隨鉆儀器研發的核心技術,打破了國際油服公司在該領域的技術壟斷,對于提升中國石化高效水平井鉆井能力和實現井下智能測控技術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鉆頭伽馬成像技術代表著當今石油工程技術的國際先進水平。該技術曾在2012年被World Oil評為最佳鉆井技術獎,廣泛應用于當前頁巖氣水平井導向鉆井中。在涪陵頁巖氣開發中,該技術與旋轉導向均被國際知名油服公司壟斷,只提供服務,不銷售儀器,作業費用高昂。
中國石化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自2014年起開始啟動近鉆頭伽馬成像研究,先后獲得國家重大專項、中國石化科技部、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公室多個課題支持,經過三年多的刻苦攻關完成儀器研制。該儀器可在水基、油基泥漿雙環境下跨螺桿無線傳輸,實現近鉆頭1米以內方位伽馬8扇區快速成像和近鉆頭井斜測量,能夠滿足了目前頁巖地層水平井地質導向需求。
該系統先后在中原、勝利臨盤、杭錦旗等油區7口井進行了入井實驗,試驗時間累計接近350小時,發現解決了一系列諸如天線發射效率低、天線高溫封膠不可靠、天線繞線封裝脆弱、天線短節結構復雜等技術難題。目前系統儀器精度、密封性能完全達到工業要求。
(審核編輯: Doris)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