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匯工業編者語:新能源汽車頻頻出鏡,2018年汽車行業將會發生哪些改變?
據汽車制造網獲悉,新一代數據驅動服務,先進的汽車輕量化材料以及汽車輕量化基礎設施是2018年影響汽車行業的三大趨勢。
IFS全球汽車行業總監Stefan Issing分析了他對未來一年的汽車行業發展預測,詳情如下:
1)2018年汽車服務收入將增長30%
德國汽車制造商歐寶于1891年首次推出汽車,至今已有一個多世紀歷史了。雖然有時被認為是保守的汽車工業,但今天的歐寶表現出與時俱進的韌性,敏捷性和適應性,一直不斷加強數字化汽車服務。
世界最大的零部件供應商之一的舍弗勒集團2016年銷售額達到108.8億美元,并宣布了其汽車業務的數字化戰略。 2017年10月,舍弗勒收購了專門從事數字狀態監測和機器數據記錄的德國IT公司autinity systems GmbH。
舍弗勒首席執行官克勞斯·羅森菲爾德(Klaus Rosenfeld)說:“我們計劃到2030年,全球生產的1.2億輛汽車中,有30%將由電池驅動的。”
今天的汽油車通常需要大約30,000個零件。電動汽車需要大約10-12,000個零件。英國和法國都將在2040年之前開始淘汰汽油車,巴黎已經表示將在2030年禁止汽油車上路,印度則要在2030年之前全面普及電動汽車。汽車的零部件制造商應該時刻準備好,面對日漸增加的零部件需求。
2)更輕便,更堅固的汽車材料
2018年,我們將看到更輕便更安全的汽車材料出現, 其可以滿足更嚴格的監管要求,制造更安全的車輛,同時排放更少的二氧化碳。目前主要用于跑車的安全的工程塑料CFRP(碳纖維增強塑料)將開始在其他車輛中加以應用。碳纖維復合材料也被稱為碳纖維復合材料,其由環氧樹脂等硬化塑料粘合劑粘合而成。
未來,CFRP的研發成本將會有所降低。隨著常規車輛的應用加速,高強度鋼和鋁的成本可能會下降,最終CFRP的成本也將隨著新的生產方式出現而下降。
3)到2027年將會實現電氣化
雖然2017年的電動汽車銷售量比2016年少了7.7%(全球銷量超過200萬輛)。但電動汽車整體發展趨勢還是很平穩的。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兩大障礙:缺乏標準化的充電站和優秀的電池能力。
汽車制造商和動力電池制造商需要把目光放在大局上。 根據2017年7月麥肯錫關于中國汽車行業的報告發現,國內電動汽車產量在2016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23%,而且國產汽車品牌也會進入電動汽車領域。電動車的時代已經到來,但電池和標準化充電在道路上仍然是嚴重的阻礙,阻礙了等等汽車行業的發展速度。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