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和國家海洋局合作完成的船舶外形實時自動化測量系統日前通過鑒定。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等鑒定委員認為該項目整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我國對船舶航行中外形實時自動測量的空白。
據介紹,該系統利用激光掃描、聲納、光電傳感器等新技術,實現船舶在正常航行中就可對船長、船寬、吃水深度、干舷高度逐段進行斷面掃描,由掃描數據組成船舶斷面的外形,再通過船舶運行中的位移,最終合成為整個船舶的外形等綜合數據的自動量測,并自動快速準確提取船舶的長、寬、型深等多種信息。在航道上安裝該測量系統,可以對超長、超寬、超深船舶進行控制管理,防止占用航道區域,與助航設施發生碰撞,擱淺導致的航道堵檔等事故的發生。
據悉,經過一年的實際應用表明,該系統穩定可靠,測量精度高,實時效果好,配合船舶過閘閘外定位編組過閘管理,大幅提高了船閘閘室利用率,有效保證了船閘通行安全,提高了航道管理水平和服務保障能力,對航道安全和船閘運行管理具有重大意義。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