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消息:植物“渴”了、“熱”了,養護員馬上就能知道,你有沒想到綠化養護也這么省心?
拱墅區下周將啟用市政綠化網格化智能系統。舉例來說,上塘高架兩側掛箱里的黃馨缺水了,預埋的傳感器會立馬把信息發送到智能系統后臺,再由系統把缺水警報發送到養護人員的手機上。
市政綠化網格化智能系統聽起來名字很長,其實就是把拱墅區劃分成了一個個小格子,由監管人員、對應的養護單位認領自己的責任片區。當某個小格內的綠化或是市政設施出問題了,監管員、巡查員把問題發送到系統,系統后臺自動發送預警信息到這個小格對應的責任人。
“主要是節省人力,也提高了解決問題的效率?!惫笆麉^城管局規劃發展科科長張東平說,以前,巡查人員發現哪里窨井蓋破損,先上報,然后經過一道道部門審批,分析到底是誰的責任,最后再傳達到相應責任人手上,用上這套系統,問題解決起來就快了。
不過,這套系統更“聰明”的地方還在于,它能代替人管理城市家具、綠化以及市政設施。怎么管?簡單說,就是把城市里的窨井、地下管網、行道樹、 垃圾桶等設施的所有信息電子化,并裝上電子標簽,讓它們能在一張電子圖上實時展示、統計、查詢。目前,拱墅區的200多條主次道路、200多平方公里的綠 地、15個綠地標段、73個窨井蓋、10個積水點、12個基站,已經被畫在了系統的GIS地圖上。接下來,裝在這些點位上的傳感器或電子標簽,就可以發揮 作用了。
像金華路、沈半路、上塘路等10條道路的易積水點,都安裝了水位實時監控設施,當路面出現積水,水位檢測儀就會把數據發送到系統,由系統同步把警報發送到相關責任人手機上。
“我們第一期設了10個防汛積水點自動感應,一旦積水位超過預警線自動報警時,工作人員還能通過我們這個系統調整相應位置攝像頭的拍攝角度,現場給積水點拍照片。”張東平說。
再比如,被貼上感應標簽的窨井蓋一旦發生位置移動,標簽給系統發警告,警告訊息同步傳到管井蓋的養護人員手機上,缺蓋的窨井問題能在最短時間內得到解決。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