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我市通過商務部審批,成為2015年物流標準化試點城市,并得到國家財政專項資金支持。為降低經營成本,提高運作效率,多家佛山物流企業正加緊建設物流信息平臺。為展示我市智慧物流建設成果,9月10日舉辦的中國(廣東)國際“互聯網+”博覽會將設智慧物流商貿展區。廣東歐浦鋼鐵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佛航物流集團有限公司、佛山市汽車運輸集團有限公司物流分公司、廣東國通物流城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將攜其信息化建設成果集體亮相。
佛山新港:發力智慧物流打造智能港口,貨車司機提貨時間節省一半
得益于RFID物聯網系統的搭建和港口信息技術應用,有著20多年歷史的佛山新港初步實現了港口的智能化管理:貨車通過入閘口時,閘口處 RFID天線感應到了貨車上的RFID感應卡,貨車的車牌、柜號、堆位等信息直接在入閘處的LED屏上顯示出來。貨車根據指引進入貨柜堆放區,操作機械上的RFID讀寫器感應到貨車到達,并自動作出相應操作。
系統優化節約近半時間
以上流程看似簡單,但對傳統碼頭卻是一大進步。據貨車司機張師傅介紹,此前他們到港口裝卸貨流程非常復雜,需要與碼頭閘口工作人員、堆場理貨人員、機械操作手等交換單據,且等待時間長,效率低下。而應用RFID技術進行智能化改造后,車輛、閘口、港內作業機械實現了對操作指令的自動感應,無需單據流轉和人工操作。
“物聯網傳遞全面替代了人工,每個堆區至少能節省10個工人。”佛山新港控股股東佛山市佛航物流集團有限公司李亞和表示。
除了節省人力,RFID技術的應用還大大提升了佛山新港的運作效率。“車輛在港區停留時間可以縮短43%,以往貨車司機在港口裝貨至少需要40分鐘,現在20分鐘內可以解決。”李亞和表示。
“佛山新港操作應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OCR識別、PLC控制等多種智能化技術,通過資源重組和流程優化,實現作業自動優化,作業指令自動生成,作業信息自動推送,作業完成自動反饋。”李亞和稱,“佛山新港是廣東省第一個使用RFID 技術進行智能化應用的中小型集裝箱港口。我們的目標是用3年時間成為廣東省中小企業智能化港口示范港。”佛航集團希望將佛山新港的改造打造成為經典案例,為同類型港口服務,并逐步轉型成為智慧碼頭方案解決商。
硬件研發推動智能化
當然,佛航集團的智慧行動不止于此。除了對港口內部進行升級改造,佛航集團還將目光放在了與港口銜接的各個物流環節,如與港口服務配套的拖車和船舶運輸等。
據了解,佛航集團自主研發的車載終端系統集語音對講、作業任務推送等功能于一體,且與港口的ERP系統連接,實現對作業流程的全面監控。目前集團旗下200多輛拖車安裝了該系統,港口拖車周轉效率提高一倍。
針對船舶分散、難以管理的行業特點,佛航集團適時推出了自主研發的“船家寶”產品。通過植入移動互聯及物聯網技術的APP軟件,實現了航次管理、安全管理、船岸信息互通功能,還具有無盲區軌跡跟蹤、視頻監控功能。目前船家寶產品已在10多艘船上測試應用。
參展亮點:
佛航集團將在“互聯網+”博覽會展出兩個主題:一是“為船找貨、為貨找船”的航運企業電子商務平臺——船運通;二是佛航集團中小型集裝箱港口智能化管理解決方案。
佛航集團作為傳統的物流企業去嘗試用互聯網手段轉型升級,這在同行中是不多見的。“我們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我們希望借此機會將成功經驗推廣給同行,類似的傳統企業也可做這方面嘗試。”李亞和說。
文/圖佛山日報記者阮鳳娟
海元物流:探索智控物流,物流超市為企業多爭取一個純利潤
以往物流園區內的商貿企業需要找配送貨車,一般先去停車場找貨運司機。而現在,商貿企業只需通過登錄網站,就能找到有一條龍服務的配送公司。通過平臺的在線交易要比線下交易至少降低5%的成本。在物流行業,物流企業的純利潤幾乎就是5%。
物流超市一站式服務
2009年,物流龍頭廣東海元物流有限公司(下簡稱“海元物流”)從廣州移師佛山里水,并先后建起海元里水物流園區、獅山倉儲物流園區。 2012年,由海元物流搭建的“整車運”電商平臺上線。廣東海元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建君表示,信息化是大趨勢,也是企業未來競爭力所在。
目前,園區內已有200多家企業進駐到這個平臺,涉及物流運輸的上下游企業,服務車輛共有7000多輛,每日服務的貨運量達數萬噸。“通過平臺的在線交易要比線下交易至少降低5%的成本,5%對于物流行業來說,幾乎是物流企業的純利潤了。”陳建君說。
事實上,這樣的電商平臺在業內并非獨家。那么“整車運”的競爭力在哪呢?陳建君說:“我們除了有提供信息化服務的優勢,還提供物流園區的倉儲、貨運和配送等集成服務,這些集成服務在業內來說是較少的。”
硬件系統配套更智能
在陳建君看來,所謂信息化,在物流層面就是智控物流體系。要形成一個智控物流體系,往上需要連接智能制造,往下服務于智慧生活。這個體系的搭建,一方面需要軟件的升級,另一方面需要硬件配套。
陳建君坦言,目前園區內的智控物流仍處于搭建階段,并且碰到許多問題。一方面,目前國內商品存在包裝不規范、條碼不清晰等問題,而貨物托盤使用也非常分散。由于沒有統一標準,對于中間環節的物流商來說,難以形成一個完整的連接。
目前園區聚集的企業都有自身的一套管理體系,統一的信息化管理難以滲透到每個企業。而要構建起一體化的物流體系,就得對園區進行改造。“我們正跟用戶探討一種合作模式,通過這個模式共投共用搭建起一體化的物流體系。因為前期硬件的投入成本非常高,我們希望用合作的方式解決成本問題。”陳建君說。
(審核編輯: 智匯工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