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家超大規模紙包雞生產基地——新粵西樓紙包雞生產基地正在加緊施工中。該基地日后將引進具有高新科技含量的智能生產線并投入使用,提高產能,緩解目前紙包雞產品供不應求的窘狀。新粵西樓作為紙包雞行業內第一家實現了紙包雞和紙包雞小腿、全翅、中翅等系列食品真空保鮮禮盒裝和鎖鮮裝的品牌,未來還將取得進一步發展。
光陰荏苒、歲月匆匆,一步一個腳印都深深地刻畫于時空的隧道里,記憶在人們的腦海中。中國有句古語叫做“一日之計在于晨”,清晨,旭日從遠方的地平線上冉冉升起,和煦的陽光穿透藍天白云,照射在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廣闊無垠的黃土地上,折射出金燦燦的光芒,新的一天總能給人以信心和期待!經過了前段時間的日夜奮戰,全國首家超大規模紙包雞生產基地——新粵西樓紙包雞生產基地,主體建筑的地基已成雛形,放眼望去,地面以上建筑的主體框架正在加緊建設中,在主體建筑的旁邊,一條以水泥鋪設的康莊大道不斷向遠處延伸,似為傳世2200年“中國金雞文化”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抬頭望去,在數十米高的腳手架上,無數建筑工人們的身影在空中躍動,在蔚藍的天空襯托下顯得格外醒目,攪拌機的咔咔聲、裝載機的隆隆聲、錘子的鐺鐺響,高潮一浪蓋過一浪,似是奏響了華美的樂章,給工人們鼓舞干勁。由于工程建設時間緊、任務重,工人們都是在經過了深夜短暫的休息后,又投入白天工作的,與寒風凜冽的夜間相比,和煦的陽光能使人心生暖意,令工作更充滿激情,大家將青春和汗水奉獻在建筑工地上,用看似平凡的工序鍛造著非凡的杰作,扎鋼筋、拌沙石、灌水泥,無數穿梭往來的身影組合成一幅氣勢恢宏、波瀾壯闊的畫卷,紙包雞基地建設勝利在望。以上,就是日前,九三學社廣西企工委一行在建設中的新粵西樓紙包雞生產基地調研時,所看到如火如荼的施工情景。
日前,九三學社廣西企業家聯誼工作委員會赴梧州市,來到位于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的廣西新粵西樓食品有限公司紙包雞生產基地開展調研活動,九三學社廣西區委副主委葛春啟、企工委主任蔣學權、副主任潘桂權、費衛東、韋筠寰,全區15位企工委委員及社區委機關部分工作人員參加了調研。調研中,新粵西樓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林艷光和周秀蘭向調研組詳細介紹了企業的發展情況,林艷光和周秀蘭說,近年來,新粵西樓公司在紙包雞的生產、經營、管理上,主要做了三個方面的努力:其一、乘借著粵桂合作國家戰略的東風,位于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實用面積約20000平方米的紙包雞生產基地,目前正在加緊施工建設,廠區生產廠房、倉儲配送中心、辦公樓一應俱全,生產基地建成之后,將引進具有高新科技含量的智能生產線并投入使用,紙包雞的產能將得到空前擴大,朝著數十億元產值目標邁進,產品供不應求的局面將得到緩解;其二,自主開發了農家山地散養三黃雞養殖基地,保持了三黃雞的傳統散養狀態,確保三黃雞的品質,基地占地面積350畝,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四面環山、陽光和水源充沛,生態環境好,水源和空氣無污染。三黃雞散養、游走于大山之中,更有利于生長發育,與大自然充分接觸,吃蟲子、螞蟻和五谷,并結合無任何食品添加劑和激素的玉米面、米糠等雜糧粉碎拌合投喂。三黃雞散養時間長達150天以上,肉質達到了最佳狀態,吃起來比一般的雞肉更加細嫩鮮美、富有彈性、雞味更濃,這“原生態、好品質”的經典傳承,符合現代人在飲食上所追求的高端品位和吃出健康的理念。同時,通過大力發展紙包雞產業的做法,去拉動三黃雞的需求量,帶動農民朋友脫貧致富,共同分享紙包雞產業化發展所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其三、目前,紙包雞已進駐嶺南地區的部分超市、酒樓、賓館、機場、車站等實體門店,與時俱進發展新零售,進駐天貓商城,進一步擴大了紙包雞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調研組中的很多成員都是企業家,一直就新時期如何“挖掘傳統飲食文化,創新食品銷售模式”進行思考和探索,在詳細了解了新粵西樓公司近年來所踐行的嶄新商業模式后,紛紛表示贊賞,部分企業家認為,在未來10年里,新零售模式會得到廣泛應用,線上線下零售業和現代物流的高度融合,逐漸發展成為消費新常態。與時俱進發展新零售,有利于充分整合并利用互聯網、現代物流、大數據、物聯網、云平臺等資源,以實現線上線下高度融合,加速現有零售總量向新零售升級轉變,為人們帶來更時尚、更優質高效的體驗服務。在這個過程中,新粵西樓積極把握“天時、地利、人和”的有利條件,搶占了先機,作為迄今為止紙包雞行業內第一家實現了紙包雞和紙包雞小腿、全翅、中翅、小翅、雞爪、雞脖、雞柳、雞塊等系列食品真空保鮮禮盒裝和鎖鮮裝傳承、創新、生產、銷售一體化、產業化的品牌,在行業內率先發展新零售,開設天貓旗艦店,讓人們無論處于何時何地,足不出戶、輕點鼠標就能分享到紙包雞的美味,使得凝聚著中華上下五千年傳統文化特色的 “中國紅”禮盒穿越廣袤大地,走入尋常百姓家,對弘揚紙包雞文化,發揮了龍頭引領作用。紙包雞能發展到今時今日的高度、取得令人觸目的社會影響,固然離不開其自身獨特的口感風味和源遠流長的文化積淀,也離不開“互聯網+文化定位”這種備受廣大網友所追捧的、嶄新的文化傳播方式的強勢打造,正是由于各種內在和外在因素的交織,使得新粵西樓在紙包雞的發展過程中展現出了活力,成為了新時期食品企業的典范。
中國有句古語叫做“無雞不成宴”,人們對于紙包雞、叫花雞、鹽焗雞這“中國三大雞肉品類”都非常熟悉,每當提起紙包雞的時候就會想到新粵西樓,正如提起叫花雞就會想到樓外樓、提起鹽焗雞就會想到無窮那樣。經歷了悠悠歲月的鍛造,作為紙包雞品類的領導品牌,新粵西樓公司的行業地位可以用“十個第一”進行概括:紙包雞行業內第一家牽頭制定并嚴格執行《紙包雞企業標準》的品牌,對保持紙包雞質量的穩定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紙包雞產業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紙包雞行業內第一家擁有自主開發農家山地散養三黃雞養殖基地的品牌,確保了紙包雞的品質;紙包雞行業內第一家實現了紙包雞和紙包雞小腿、全翅、中翅、小翅、雞爪、雞脖、雞柳、雞塊等系列食品真空保鮮禮盒裝和鎖鮮裝傳承、創新、生產、銷售一體化、產業化的品牌;紙包雞行業內第一家擁有全國各地直營和連鎖加盟店、電商旗艦店、微商旗艦店的品牌;紙包雞行業內第一家獲批SC食品生產許可證的品牌;紙包雞行業內第一家通過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的品牌;紙包雞行業內第一家通過HACCP體系認證的品牌;紙包雞行業內第一家榮膺“中國名菜”稱號的品牌;紙包雞行業內第一家榮膺“中國十佳金雞”稱號的品牌;紙包雞行業內第一家獲批強勢進駐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的品牌。
薄如蟬翼的玉扣紙、農家山地散養的三黃雞、幽深醇厚的秘制鹵汁,逐一陳列于案面之上,瞬時間,空氣中彌漫著天地融和、原汁原味的誘人芳香!一切經已準備就緒,粵菜廚藝大師們開始運用巧妙的刀工,游刃有余地將三黃雞切成一件一件,接著勺來秘制鹵汁,配以老抽醬油、白酒、枸杞、姜汁、桂皮、八角、茴香、陳皮、草果、紅谷米、古月粉等調味料腌制雞肉,隨后,鋪開玉扣紙且用手撫平,再將雞肉置于玉扣紙之上、撒些蔥白粒,松緊得度地包裹起來。就這樣,一份份如信封形狀的紙包雞包好了,造型優美、疊疊有致。將紙包雞放入鍋中,以花生油隔紙浸炸,片刻的功夫,熱氣騰騰的紙包雞終于端上餐桌,一股濃濃的南粵氣息撲面而來,輕輕地撕開玉扣紙,金光燦燦的紙包雞奇妙地飄出了竹子那滲人心脾的縷縷清香,這是以新鮮的嫩竹和清澈的山泉水所制成的玉扣紙獨有的香氣,緩緩地放入口中,雞肉鮮嫩甘滑、雞味濃郁、醇厚不膩……細品一下紙包雞的歷史文化,可以用“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這8個字來形容。“南粵稱臣兮,歸一統;紙包金雞兮,定乾坤。”嶺南地區(兩廣地區)民間所流傳的這句人們耳熟能詳的賦作,仿佛訴說著紙包雞的前世今生……傳世2200年“中國金雞文化”,是中國當代著名國學家、文化學者肖健對紙包雞的文化定位,獲得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認同。據肖健的文化定位和學術考證,在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無雞不成宴”的說法,雞菜肴堪稱中國傳統節慶的第一道菜,同時又是人們一日三餐的主要菜肴,紙包雞堪稱雞菜肴中的代表作,古有南越王、漢高祖、蒼梧王、唐明皇、楊貴妃、蘇軾、明太祖、靖江王、康有為,今有孫中山、陳濟棠、白崇禧、徐悲鴻、秦牧、史玉柱等名人,都曾在紙包雞的史冊上留下足跡,為它增添了豐富的傳奇色彩!紙包雞作為宮廷貢品和日常主菜的歷史至少已有2200年,始創于嶺南地區,公元前203年,趙佗自號南越武帝,建立南越國,定都番禺(今廣州),當時的南越王宴就是以紙包雞作為主菜的。中華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粵西樓在梧州創立,聘請名廚官良坐鎮,對紙包雞的烹飪方法進行銳意改良并使其最終成形,酒樓成為了嶺南飲食業中首屈一指的“金漆招牌”。2012年,美食界名人林艷光和周秀蘭創立新粵西樓,對紙包雞進行強勢打造,永保紙包雞風味特點傳世2200年不變。如今,紙包雞深受廣大老百姓的贊譽,海內外盛傳著“食在嶺南,不能不嘗紙包雞”這個耳熟能詳的說法。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