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大力推廣的第四代核電堆型,高溫氣冷堆技術近年來穩步發展。特別是全球首座2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兩臺反應堆壓力容器吊裝就位,標志著該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與此同時,6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也在加快產業化步伐。10月16日,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總經理顧軍在“中國核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上表示,6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商業化推廣已取得良好進展。
工期、成本“兩個48”目標有望實現
對于2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建設所面臨的設備制造延誤和投資控制等問題,顧軍認為,這是首堆的特殊情況,對于后續項目及6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并不適用。6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以20萬千瓦示范工程系統及設備為基礎,在保證安全性、功能性、融入性等前提下,通過總結、反饋示范工程的經驗成果,有效優化6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設計。加上高溫氣冷堆主要設備在經過示范堆的研發后,制造工藝已經成熟,后續60萬千瓦商業堆建設能夠有效縮短工期、降低成本。
此外,6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還將采用高效的工程建設新模式,即EPC與建安施工深度融合一體化模式,進一步實現設計、工程管理、施工之間以及土建與安全之間的深度交叉與高度融合,更好地做到統籌全局、資源共享,減少接口和管理投入,合理交叉施工,提高工程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提高成本控制能力。
“高溫氣冷堆的系統和廠房都很簡單,通過模塊化施工的有效實施可大大縮短工期。我們對其工期和成本有‘兩個48’的目標:第一階段目標工期48個月,價格不超過0.48元。從現在的測算來看,接近國家能源局定的標桿電價,目標是可實現的。”顧軍說,“第二階段目標,是在設備能夠保證供應的前提下實現工期36個月。高溫氣冷堆的系統簡單、工程量有限,36個月工期努力一下有可能實現。此外,其后續運行簡單,人員較少,運行成本也將大大降低。”他判斷,6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的經濟性將明顯提升,按目前的造價測算,它將完全具備與三代主流核電技術競爭的能力。
產研結合,促進國內外推廣
在高溫氣冷堆的產業化推廣方面,中國核建與清華大學開創了產研結合、合作共贏的新模式,積極推廣核電技術。
2003年,中國核建與清華大學聯合共同開發推廣高溫氣冷堆。2012年,雙方進一步簽訂合作協議,取得了60萬千瓦商用高溫氣冷堆核電技術的全球推廣權,以此作為商業化的主流堆型,開啟了產研結合的國內外市場化推廣新模式。
“清華大學主要致力于高溫氣冷堆的技術研發、設計優化和驗證等工作。中國核建主要致力于項目建設和商業化推廣,同時將建設和推廣中遇到的困難和用戶需求及時反饋給清華。”顧軍說。正是這種優勢互補、產業鏈協同的新模式,推動了高溫氣冷堆技術升級,減少了不必要的資源投入,并使高溫氣冷堆經濟性和競爭力得到明顯提升。
記者了解到,目前,加快推進國內外6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的前期工作已取得進展。在國內,中國核建先后在沿海和內陸等多個省市開展了高溫氣冷堆項目廠址的開發工作,不同程度地完成了項目普選、初可研和可研等工作,項目前期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其中,一些項目已通過初可研評審,項目建議書已上報國家能源局,在項目開發過程中得到了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這些都為高溫氣冷堆發展和推廣創造了良好條件。
面向國際,中國核建加快落實核電“走出去”戰略,針對不同國家核電發展情況制定差異化發展方案,以國內示范、國際推廣為基本原則,積極推進商用高溫氣冷堆技術產業化工作。目前,中國核建已與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亞、阿聯酋迪拜等國簽署了高溫氣冷堆項目合作諒解備忘錄。
顧軍介紹,60萬千瓦商用高溫氣冷堆核電站正在進一步加大設計優化力度,目標是使其經濟性與第三代壓水堆核電處于同一水平。比如,中國核建聯合清華大學積極開展高溫氣冷堆堆三區測算研究,以減少場外應急計劃區并簡化應急計劃。
顧軍說:“高溫氣冷堆本身具有四代技術的優勢,技術發展勢不可擋,如果能夠更有效地提高經濟性,其在國內、國際市場,尤其是‘一帶一路’國家市場有很大競爭優勢。”
顧軍表示,依托強大的競爭力和差異化優勢,高溫氣冷堆將以自主研發為基礎,以技術輸出為龍頭,實現核電產業鏈集成“走出去”。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