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作為新材料之王的石墨烯總是話題不斷,最近“石墨烯電池”更是引起熱議。依稀記得去年12月份一則石墨烯超強電池,“充電7分鐘,行駛35公里”的新聞。當時筆者都為之感慨,以后再也不用擔心電池不耐用的問題。這則新聞當時指的是中科院上海硅酸鹽所的研究團隊所研制出的一種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不少媒體都將其概括為石墨烯電池。隨后有不少人指責這是一次“炒作”行為,也有人認為這是媒體的錯誤引導所致。
石墨烯超強電池當時新聞配圖
傳說中的“石墨烯電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之前的一次研討會上,華為向大眾展示了一種使用納米石墨烯的相關技術。據說這種技術可以讓3000毫安時電池在5分鐘之內充滿50%電量,但華為方面并未具體透露有關石墨烯技術的信息。石墨烯作為電池材料早有所聞,它作為納米碳料,是世界上電阻率最小的材料,可以極大提高電極的導電性能。在去年6月份,三星研究團隊利用石墨烯所制成硅陰極材料,覆蓋在電池的硅表面,將電池能量密度提高近2倍,可見石墨烯的引入的確可以提高電池的蓄電能力。但是這些只是石墨烯相關技術,并不是正真意義上的石墨烯電池。
三星石墨烯制成硅陰極材料提高電池能量密度
我們來看看傳統電池的定義,比如鋰電池,這類電池是指由鋰金屬或鋰合金為負極材料、使用非水電解質溶液的電池。再看鉛酸電池,是一種電極主要由鉛及其氧化物制成,電解液是硫酸溶液的蓄電池。而銀鋅蓄電池的正極為氧化銀,負極為鋅,電解液為氫氧化鉀溶液。以此類推,傳統電池命名一般遵循“正極—負極活性材料”的規則。所以,石墨烯電池并不是在電池中加入石墨烯相關元素就可以定義為石墨烯電池。
其實無論是媒體在炒作,亦或是專業知識匱乏宣傳不規范,初衷都是希望科技進步方便人類生活。既然石墨烯的應用可以對促進電池變革,把這類因石墨烯而進化的電池稱之為“石墨烯電池”也無可厚非。石墨烯超級電容的出現或許在給電池領域未來的發展突破指明方向。
不管石墨烯能否成為電池的正負極材料,合理正確使用石墨烯這一新材料王,能夠促進電池向更高性能發展是業內一致認可的。對于石墨烯本身而言,將其與電池捆綁,電池在不斷進化發展,從而帶動多方關注石墨烯的研究。一定程度上來講,二者結合也在促進石墨烯領域的開拓研究。我們這樣想,稱之為“石墨烯電池”不過是為了這二者能夠更好的發展罷了,大可不必要過于糾結其定義。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