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馬鈴薯已成為世界上繼水稻小麥、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糧食作物。近幾年,我國馬鈴薯生產持續穩定發展中,在2014年的種植面積已經達到557萬公頃,鮮薯產量則達9500多萬噸,面積和產量均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左右,我國已“坐穩”馬鈴薯生產和消費的第一大國。
馬鈴薯是營養豐富、方便食用的主要食品,在近期舉辦的馬鈴薯主食產品及產業開發國際研討會上,許多專家紛紛表示我國應大力推進馬鈴薯主食產品和產業開發。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對馬鈴薯主食領域的投入,開展專業的馬鈴薯品種篩選、配方與工藝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績,實現馬鈴薯饅頭、面條等產業化生產。如中國農科院國家馬鈴薯主糧化課題組完成了三代馬鈴薯主食產品的研制工作,現已將產品種類拓展到了300余種。這些都為馬鈴薯主食產品加工技術與裝備的推廣應用開辟了廣闊前景。
技術設備對推進我國馬鈴薯主食化進程功不可沒。先從技術層面來看,不少研究團隊研發出針對性生產技術,為馬鈴薯主食化推波助瀾。據了解,定西研發儲備了一批主食加工技術,建設生產出馬鈴薯營養早餐沖劑、餅干、掛面、速凍食品等一系列的主食產品。再如山東農科院通過高效醒發技術、持氣技術和增筋技術等主食加工關鍵技術,研制出針對糖尿病腎病病人的“馬鈴薯饅頭”,與普通饅頭相比,在外觀、口感等方面毫不遜色。正是這些高新技術,讓馬鈴薯主食化道路更加順通。
技術與設備往往是緊密聯系的。技術讓馬鈴薯“變出”多樣化創新產品,而設備則是讓產品實現批量化生產,將馬鈴薯制成的高品質主食產品帶向全國各地。主食加工業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隨著人工成本的不斷提升,“機器換人”逐步成為行業發展一大趨勢。試驗當中的主食化產品很多是通過手工制作,針對馬鈴薯主食化的生產線在我國少之又少,還有待開發。河南萬杰智能科技公司就研發出一條專門為馬鈴薯饅頭而設計的生產線,這條生產線能夠實現壓面、揉面、輸送等自動化工序,使馬鈴薯饅頭量產成為可能。
目前,我國多地依靠技術設備推進馬鈴薯主食化建設。上海持續推進馬鈴薯主食化項目,粗制馬鈴薯主食相關產品達30多種,研發出包括馬鈴薯饅頭、湯圓、春卷等8種產品。此外,還在馬鈴薯原料加工性能評價、防偽檢測技術和馬鈴薯功能飲料等方面進行了拓展,未來還將搭建全國首個馬鈴薯主食產品市場營銷平臺促進馬鈴薯主食化建設。安定區也同樣實施馬鈴薯主食化發展戰略,主要利用本土化,研發出地域性、休閑性、功能性、大眾化這四類馬鈴薯主食產品,如面包、烤饃等等。
還有研究團隊和生產企業相合作,如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與北大荒黑土薯業有限公司開展科企合作,共同研發出具有東北特色的馬鈴薯大列巴和馬鈴薯發糕,甜不辣黑龍江省自主研發馬鈴薯主食產品的空白。從中看出,我國正不遺余力地推進馬鈴薯主食化建設,多方面帶動產業發展。
我國馬鈴薯主食化進程如火如荼,在技術設備、生產企業、機械制造企業以及國家大力支持的背景下,將得到快速發展。其中,技術設備為馬鈴薯主食化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助其一臂之力。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