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網友喊著要為中國打call,其背后的原因是中國面條繼被考古學家證明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面條之后,又奪得了一個世界之最——就是最長面條吉尼斯世界紀錄稱號。世界最長面條由河南的想念食品所制作,一根長3084.32米的長壽面,打破了由日本保持的548.7米的紀錄。與機器不同,傳統手工制作如此長的面條具有非常大的難度,從和面、醒面到甩面都要靠人工完成。所以,挑戰師傅們特意使用了純天然、筋度高的面粉,來完成挑戰。
這一挑戰的最大難度就是利用手工制作來完成制面的每一步,考驗到師傅們的手法手藝以及面粉的品質。現如今,面條生產機械化、自動化的生產模式逐漸代替了傳統手工制作,在提質增效的同時,還能達到高品質、多樣化。現代化生產面條主要經過原料預處理、熟化、壓片、和面、干燥等環節,不同的加工過程由不同機械設備完成,如和面環節需要用到鹽水混合機、面粉輸送機,再如成型環節則需切條機、熟化機等。相比傳統制作,機械化的操作最大優點就是省時省力,而且精確度和口感也不亞于手工制面師傅。
隨著機械化腳步日益加快,不少生產企業都將原有設備進行升級改造。昌吉物流園的新疆倉賣園食品就是從傳統手工制作到小作坊半自動加工,再到全疆規模最大、日常量達30噸的全自動鮮濕面生產線,機械化生產唯涼皮、涼面、鮮切面加工產業打開了一條技術革命。此外,其涼皮機還能玩出新花樣,可以加入梔子黃制作出具有昌吉風味的厚涼皮,把切割刀換一下則能做出透白的石河子薄涼皮,真正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
說到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除了生產企業不斷創新面條種類外,機械制造企業同樣向創新看齊,生產出承載多種性能的設備,如天陽機械研制生產的果蔬彩面機,使純玉米及各種雜糧加工面條成為現實,擴大了粗糧加工種類,迎合了現代人追求科學膳食,粗糧、雜糧、粗細搭配的飲食時尚。此外,加工拌料時加入奶粉、蛋粉、蔬菜汁、蔬菜粉、山藥等各種保健原料,能制作出多樣化成品,并提升營養價值和風味。
科技不斷進步也推動了創新發展。目前,將機械化與科技結合所延伸出的智能產品越來越多,在面制品行業也是如此。像不久前在網絡上很火的無人移動面館,食客只需要在屏幕前選擇種類,等45秒即能吃上熱騰騰的面。還有吃過的顧客表示100分滿分的話能打80分。這種機器里的面是已經制作好的成品,因此關鍵還在于食材新鮮以及加熱技術。除了中國人愛吃面外,作為鄰國的日本也非常喜歡吃面食,不過,他們吃面喜歡發出聲音,讓不少外國游客感到不禮貌。由此,日本日清發明了一款能“消除”噪聲的智能餐叉,在吃面條的時候會發出其它聲音來掩蓋吸面條的聲音,但有很多網友都覺得這樣的設計很雞肋。
像無人面館、無人榨汁機等新型的現代餐飲模式和形態,在給大眾帶去便捷的同時,食品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面制品在生產過程中,也需要經過殺菌鍋等設備進行殺菌消毒,并且生產車間及機械設備都是定期消毒,全方位地保障了食品安全,這也是現代化生產面條的優點之一。
面條、涼皮等面制品已成為我們日常飲食的一部分,在當代的需求量有增無減,機械化的出現很好的滿足了市場大量需求,并靈活性地為市場多樣化趨勢生產出果蔬面、雜糧面等新品類。相信未來機械化還將再面制品行業中發揮更出更大作用,推動產業進一步升級。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