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大型單通道商用噴氣客機C919首架原型機繼今年5月完成首飛之后,于11月10日從位于上海浦東機場附近的中國商飛總裝制造中心轉場至西安閻良,開展后續的試飛取證工作。
飛機制造商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商飛)透露,試飛取證試驗將由中國商飛試飛中心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下稱航空工業)試飛院合作完成。
C929首架原型機于10日上午從上海浦東機場第四跑道起飛,經過近兩個半小時飛行抵達閻良機場。轉場過程中飛行高度達到7800米,巡航速度最高達到0.74馬赫數,整個航程近1300公里。
據中國商飛方面透露,在C919在西安閻良將進行秘籍的測試工作,首架原型機在5月首飛之后直到10月才進行第二次飛行測試,目前一共完成6架次飛行。顯著低于其他飛機制造商在新機下線之后的試飛頻次。
但隨著適航取證試飛的正式展開以及后續其他測試機的加入,這種情況也將開始發生變化。
中國商飛目前已經總裝完成了第二架C919測試機,并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完成首飛,整個飛行測試工作一共計劃投入六架試驗機進行試飛和適航取證工作。
轉入西安閻良試飛基地后,飛機將投入更加繁重的適航取證試飛,為下一步推進C919飛機后續試驗試飛任務全面展開,最終實現型號的研制成功、市場成功和商業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一款完全按照國際先進適航標準和主流市場標準自主研發的單通道干線飛機,此次完成轉場飛行也標志著C919飛機具備了城際航線飛行能力,初步驗證性能滿足設計要求,達到了預期的穩定運行狀態。
近日,C919首家用戶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也派出客戶代表對飛機駕駛艙和維修性開展評估工作,全面參與到型號研制工作。
中國商飛方面表示,從項目角度,此次轉場也意味著大型客機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實現了從初始檢查試飛轉入包線擴展試飛階段。
對于C919而言,目前相比研發制造更為重要的任務是能夠取得國際主流標準的適航認證,2017年4月,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受理了C919型號合格證申請。而近日中國與美國之間就航空器適航審定也達成了相關的協議,這些外部條件都有利于C919未來在商業領域獲得更多的機會,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轉此前國產飛機適航認證的“孤島”局面。
目前,C919已經獲得來自27家客戶的確認和承諾訂單,累計訂單量達到了730架份。初了C919之外,中國商飛還在同步推進ARJ21支線噴氣式飛機的生產和商業運營相關工作,以及與俄羅斯聯合飛機制造公司共同啟動的BR929遠程寬體飛機的研發。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