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成為未來發展趨勢的情況下,眾炎汽車廠商陸續宣傳進入電氣化階段的時間表。
日前,有海外媒體報道,奧迪將在全球各大工廠生產電動車,以規模效應推動電動車市場的全球化發展。
據外媒報道,奧迪將在包括墨西哥和匈牙利工廠在內的、全球各大工廠生產電動車。而奧迪研發總監PeterMertens向媒體表示,奧迪希望在2025年之前推出超過20款電動車,其中包括十幾款純電動車。
在奧迪的電動化產品規劃中,至少將有3款純電動汽車主要面向中國市場,包括奧迪e-tronquattro純電動SUV、一款尚未公布的純電動轎車和一款緊湊型車。此外,奧迪還將于2019年開始投產e-tronSportback量產版車型,隨后還有望推出純電動版Q3或插電混動版Q3。
奧迪e-tronquattro概念車
奧迪全球電氣化戰略,切中當前中國市場的“雙積分”政策
奧迪未來在電氣化領域的系列規劃,恰恰切中了中國市場剛發布不久的乘用車“雙積分”政策。不久前,工信部聯合五部委發布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已經正式出臺。雖然最終版“雙積分”政策,對車企2018年度的新能源積分不做考核,但對2019年度和2020年度的新能源積分比例分別做了10%和12%的要求。所以,從經濟和政策角度來說,“雙積分”政策的出臺,將迫使車企加速在新能源領域的產品布局。
作為深耕中國市場近三十年的豪華品牌,一汽-大眾奧迪深諳各項政策、制度對中國市場的影響,在全球范圍內擴大電動車生產的同時,也重點加大了對中國市場新能源產品的投入。
目前,一汽-大眾奧迪正著力發展e-tron車型,在現有的產品體系中,奧迪A3sportback、奧迪A6L以及奧迪Q7等車型均有e-tron版。其中,奧迪A6Le-tron是首款國產奧迪新能源車型,已在成都車展上市;奧迪Q7e-tron則入圍了國家第十一批免征購置稅新能源汽車目錄,成為入圍車型中唯一一款豪華品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
未來,奧迪還將加大對e-tron和純電動車型的投入。除了上文提到的“在2025年之前推出超過20款電動車”的發展規劃外,據外媒報道,2020年,奧迪將基于大眾集團的模塊化電動平臺MEB生產緊湊型電動車。而從2021年開始,奧迪將基于與保時捷開發的全新高端電動車平臺生產電動車。這些電氣化車型,未來有望逐步引入國內。
先進技術助力,奧迪或引領全球新能源汽車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相對于傳統燃油車,新能源市場發展周期短,各類技術目前尚處于發展階段。在今年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奧迪發布了采用無線充電技術的奧迪A8e-tron車型。據了解,這款車型的動力系統由3.0T渦輪增壓發動機和8AT變速箱組成,但在AT變速箱里集成了電機的方式,以實現動力的混合輸出。
在混合動力的電氣部分,48V發電機轉化出的電能存儲在后備箱的鋰電池組中,而104個單元組成的鋰電池組能夠存儲14.1Wh的電能,滿電狀態下,可支持車輛行駛50km。對于電能的補給方式,除了傳統的插電式充電外,奧迪A8e-tron還提供無線充電技術,即在車輛需要充電的情況下,車內交互系統會提示車主將車輛移動至無線充電基座上,在條件具備時,充電基座會自動升起與安裝在車底的電能接收墊貼近,完成電能的傳輸。
當然,這項技術的應用與普及需要城市相關基礎設施的配套完善。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政府還是以充電樁為首要普及對象。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新能源技術的不斷推進,市場和消費者會需要更智能、安全且高效的充電設施。而奧迪A8e-tron所采用的無線充電技術,或代表未來新能源汽車在電能補給方面新的發展趨勢。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e-tron車型之外,奧迪還開發了其它替代性驅動系統,如奧迪g-tron車型。該車型采用液壓天然氣驅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同類汽油車至少降低80%。
同樣在今年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奧迪發力了兩款重磅g-tron車型——奧迪A4Avantg-tron和奧迪A5Sportbackg-tron。這兩款車型在歐洲測試循環(NEDCcycle)下,百公里的綜合燃料消耗量僅為3.8千克。同時搭配2.0TFSI發動機,配合7速Stronic變速器,輸出功率可達125千瓦,峰值扭矩達270牛·米,真正詮釋了高效低耗的動力表現。
據業內推測,在系列新車型車和相關技術的推動下,奧迪有望在未來5至10年內發展成為“電氣化公司”,完成其早期提出的“在2030年向完整的電氣化市場轉型”的戰略預期。
如今,在全球汽車市場開啟“電氣化”進程的客觀環境下,越來越多的車企提出“全面電氣化”發展愿景;與此同時,歐洲多國也宣布在未來5-10年,逐步停售燃油車的發展規劃。而中國的“雙積分”新政,則是加速新能源汽車普及化的有力推手。
然而,在汽車市場向新能源汽車加速推進的同時,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前瞻性和創新性,則成為該領域由大變強的核心資源。
作為備受關注的豪華品牌之一,奧迪在系列新能源車型的推進下,憑借其在充電技術、數字化和自動駕駛領域等方面掌握的先進科技,未來有望引領新能源市場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