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創業做汽車的一個陰影。何小鵬在過去兩年多里,最想做的就是讓整個行業摘掉“PPT的帽子”。
10月12日,小鵬汽車量產車下線。這是中國互聯網造車勢力中第一家拿到工信部公告、獲準生產、銷售的電動車。以前,大家總是調侃,互聯網造車就是PPT造車。而隨著小鵬汽車下線,互聯網造車終于走出PPT陰影,從虛擬到現實。自此,在中國近幾年涌起的互聯網造車新勢力,正式登上汽車的大舞臺。
從0-1的突破:傳統汽車行業一小步,互聯網新勢力的一大步
量產車下線,對于傳統汽車廠來說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可以說是非常小的一步。但是對于互聯網新勢力來講,卻是一大步。之前,中國的互聯網企業造車,全部都停留在PPT階段,這一次是從紙面上的概念,變成了一輛實實在在的車,變成了一個可以感知的東西。
為什么說對于互聯網造車新勢力來講是一大步?這里有一個形像的比喻:
十年前,蘋果發布第一代產品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SOSO”,封閉的系統,手機也不太好用。當時的全球手機霸主諾基亞認為,蘋果是做電腦的,不懂手機,一定做不好,所以并沒有重視這個外來的“野蠻人”。跟諾基亞一樣,當時很多人都不看好蘋果做手機。
然爾從iPhone第一代開始,有了新的操作系統,而后有了很多新的應用,漸漸有了生態,軟件、硬件配合一起快速迭代。再后來慢慢取代了21個硬件產品:MP3、手表、鬧鐘、計算器、手機筒、相機、錄音筆等等,這些硬件產品的功能都可以在手機上完成。再到后來,這種硬件與軟件的組合、迭代,又創造出很多新的應用場景,比如移動支付,比如直播,比如滴滴、ofo、摩拜。這種變化是一環扣一環的,十年前誰也無法準確預測今年的景象,但卻在不知不覺中被改變了。
如果沒有十年前那個大家覺得“SOSO”的iPhone,怎么會有這十年來移動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下線的第一輛中國互聯網創業者造出來的電動車,頗有些十年前蘋果iPhone發布時的意味。
有朋友問懂懂:這樣的車你會買嗎?言語里帶著懷疑。我想,我今天可能不會買,第一代車有可能會有很多的不成熟。但這畢竟是互聯網影響汽車產業的開始。誰知道十年、二十年后會發生多么大的變化呢?
互聯網汽車的這一大步,并不容易。要知道特斯拉已經走過了十幾年的時間,依然每一代車的產能都出現問題,每每跳票。
不是Bata版,互聯網企業真真正正造出一輛車,并且可以量產、銷售,小鵬汽車第一步異常艱難。“第一,在完成整個公告前,需要做很多測試,做不完測試就拿不到公告,拿不到公告就不能造車、賣車。第二,從生產線下來的車,意味著已經打通整個供應鏈、可以規模化生產,有落地的能力,這是造車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第三,車從生產出來到交付給用戶,還有非常多的環節需要完善。”何小鵬認為從0-1意味著這三道坎。
小鵬汽車為什么這么快就能實現量產車、跑在其它所有互聯網造車企業的前面?何小鵬在接受懂懂筆記采訪時認為有四個原因:
第一,中國的汽車制造業非常發達,有很多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整合難度相對低一些。
第二,有特斯拉這樣的企業在前面趟了十幾年,有些路子摸索了出來,同時他們也對供應鏈進行了初步的整合,現在造電動車比幾年前條件更成熟一些。
第三,何小鵬認為他自己三年前投資的這個團隊特別牛,這個團隊有一個特點:說到必做到。“他們在過去三年里,每一次說的事情幾乎都做到了,只有一次跳票。要知道在互聯網企業里不跳票都是很難的事情,更何況在這么復雜的汽車制造上。”
第四,何小鵬認為自己比較幸運,“很多人都給我們講了造車領域會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提前知道這些坑,解決得比較好。”
三年前何小鵬決定投資互聯網汽車的時候,中國有相當一批互聯網從業者對汽車這事躍躍欲試,但今天真正下線的只有小鵬汽車一家。據懂懂筆記了解,12月份還有一家可能下線,不過截至目前還沒有拿到工信部的“準生證”。
當然,互聯網電動車生產依然是初級階段,產業鏈非常不成熟,困難重重。懂懂筆記相信,第一代量產車下線,使用中也會有不完善的地方。何小鵬一直不斷強調互聯網造車的核心點就是:快速迭代+極致體驗。
按照小鵬汽車的規劃,第一代汽車主要面向極客用戶和超級粉絲,這些人有好奇心,喜歡嘗試新鮮事物,對新事物的包容度也高。小鵬汽車希望通過他們,來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快速迭代產品,提升體驗。
預計明年會有二代車面市,那時候將會面向更廣大的普通用戶。
從“1、3、6”到“6、3、1”的顛覆:互聯網造車新勢力開始改變出行生態
2014年剛剛接觸互聯網造車這件事,那時候的特斯拉已經成立近十年,幾次在生死線邊緣徘徊,始終處于虧損、缺錢的狀態。何小鵬第一個想法就是:造車容易嗎?
在幾個月前他決定離開阿里巴巴、Allin造車這件事的時候,他找雷軍聊過兩次,雷軍說一輛車出來至少60個月。小鵬汽車三年下來,從第一輛騾車(汽車研發階段的測試車),第一輛Beta車,再到今天的第一輛量產車,何小鵬深刻體會到造車是一件多么復雜的事。
不僅復雜,競爭伙伴強手如林。
今天,互聯網汽車已經成為真正的風口,互聯網創業者紛紛投身造車,同時傳統汽車企業也開始嘗試新布局。這個風口,現在已經變得非常擁擠。
何小鵬從投資到親自掌舵小鵬汽車,三年時間競爭格局已經發生了巨變。在擁擠的風口,何小鵬認為“贏在格局,輸在細節”。
所謂格局,其實是對互聯網汽車本質的認識,互聯網汽車是全新的賽道。一些傳統汽車企業想彎道超車的思路很難實現。在何小鵬看來這不是彎道超車,而應該是變道,重新上場。
所謂細節,就是執行力。比如,小鵬汽車能不能在后年擴張到3500人時管理好團隊、不崩盤,還能讓團隊高效運轉;比如能不能控制好幾千、上萬個零部件的供應,保證零部件的良品率,讓車子能順利生產出來,等等。
何小鵬將“互聯網電動車”這六個字拆成三個詞:互聯網、電動、車。很多企業考慮的是車,少部分企業考慮的電動。電動其實還分為好幾層:第一層是輕量;第二層是“三電”,即電池、電機、電控;第三層是底盤,電動車的底盤跟其它汽車的底盤完全不同;還有一層就是更為系統化的充電、服務等生態問題。
很多企業只考慮三電,甚至三電也不都考慮,只考慮電池,認為那就是未來的車。而何小鵬認為,從汽油車到互聯網電動車不僅是車的變化,是使用體驗的徹底改變,“以前是發動機一個引擎,未來是雙引擎:一是電動電機,二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
現在行業對互聯網電動車的理解是“6、3、1”,即車占6成,電動占3成,互聯網是1成。但未來的車領域里,互聯網是6成,電動是3車,車只是1成。
1成指的是什么?“任何一家新企業完成0-1的組建,包括供應鏈、銷售體系、服務體系,當你建完這些之后,你會發現剛剛走了10%。”
1完成之后,就如同當初iPhone1代誕生的時候。相比市場上的豪華車,你可能會覺得今天下線的第一代互聯網電動車“SOSO”,但隨著互聯網硬件、互聯網軟件、互聯網服務開始結合并發生化學反應,組成互聯網新能力和新模式,將會不斷產生新的應用場景,未來的汽車真的可能很快就會變成一個移動的房間。
小鵬的第一代車和第二代車雖然還是很側重于“1、3、6”的邏輯,但這兩年把0-1體系建立好之后,“你會發現小鵬汽車迅速從‘1、3、6’變成‘6、3、1’。這是兩個不同的體系,有著巨大差異,提供不一樣的能力。你們今天看到的產品只是剛剛開始,就如同我們十年前看到的iPhone1代。”
今天大家看待小鵬汽車挑剔的眼神,可能與十年前挑剔蘋果手機一樣,但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有一樣的規律:先是緩慢發展,然后是線性發展,最后到指數級高速發展。
前幾天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有專家預測,僅僅25年后,人工智能將在道路交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屆時人類將被禁止駕車,從而可以挽救數以千計人的生命。
25年后禁止人類駕駛,真的會發生嗎?懂懂筆記不敢斷言,但懂懂相信,互聯網會徹底改變汽車制造、使用的方式,也相信何小鵬所說的從“1、3、6”到“6、3、1”的顛覆。
“想象一下,在20年后,向孩子們解釋成年人過去需要自己冒著瓢潑大雨以每小時112公里的速度駕駛著重達兩噸的金屬制成品,這就像現在無法向孩子解釋公共電話亭是什么一樣。”一位自動駕駛界人士這樣預測。
【結束語】
上一次見到何小鵬是他決定從阿里退休,這一次在新車下線的現場再次見到何小鵬。這一個多月的時間,他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除了找投資、挖人才,還花了不少精力在內部管理上。從他加入之后,能夠感覺小鵬汽車在明顯提速。
在今天發布會之后,何小鵬告訴懂懂,他接下來有兩件最重要的事情要做:
第一是汽車的品質,雖然第一輛車下線,但這只是開始,“要進一步進一步進一步進一步進一步提高品質。”何小鵬一口氣說了N個“進一步”。
第二是在公司內建立一個新的文化體系,既不同于汽車公司的文化,也不同于互聯網公司的文化,“是MIX的。”在何小鵬看來,公司如此快速的發展,只有建立好文化體系,才能不崩盤。
在發布會現場,主持人說:“把自己名字都‘按’在車標上了,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啊!這似乎也暗示著一種決心:干不好,就別混了!”
雖然在三年前投資汽車領域,將這家公司定名為“小鵬汽車”有很多偶然因素,并不是何小鵬有多么的自戀。但當今天這輛汽車頂著“小鵬”的名字行駛在大街小巷上的時候,何小鵬確實要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賭上全部:“干不好,就別混了!”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