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冠軍,并不是老和蘋果傳緋聞的特斯拉,而是比亞迪,該品牌今年銷售的超過5萬輛新能源汽車中,就有來自比亞迪杭州分公司的功勞。站在風口上的新能源汽車,正帶來無限的想象空間。在這個領域,我省的實力如何?昨天(1月4日),記者從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和推廣應用工作會議上了解到,在新能源汽車這個產業上,浙江是實力派。
生產推廣位居前列 浙江新能源車發展優勢大
新能源汽車
制造和推廣
浙江都是杠杠的
在新能源汽車推廣數量上,浙江位居全國前列。到2015年底,全省推廣新能源汽車28475輛,由杭州、湖州、紹興、金華組成的試點城市群共推廣24337輛,其中杭州22011輛,湖州230輛,紹興904輛,金華1192輛,據到2015年11月底的數據,名列全國第三。
作為配套,浙江的充電設施建設也在加快推進。到2015年底,全省已建成充換電站281座、充電樁3472個,其中杭州233座、3143個。
值得一提的是,這么多新能源汽車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本土產的。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35萬輛,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這其中,20%的車是浙江制造。有數據顯示,2015年全省新能源汽車整車產量約7萬輛,其中康迪2.5萬輛,吉利2萬輛,眾泰1.8萬輛,整車及零部件產業規模150億元。我省的康迪(吉利)、眾泰進入全球純電動汽車銷量前10名,位居全國前2名。
昨天的會議上,我省還明確了未來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目標。到2020年,我省新能源汽車產量累計達50萬輛以上,推廣應用累計達23萬輛以上,充換電站800座以上,充電樁超過21萬個。
每年3億元專項資金
財政助力
新能源汽車
穩穩抓住了這個風口,與我省早早布局是分不開的。在2010年,省政府就在全國率先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規劃,出臺了系列扶持政策。
其中,杭州、湖州、紹興、金華和寧波5個試點城市出臺了相關配套政策。如杭州市對新能源汽車上牌不限制,鼓勵西湖景區公交車優先使用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客車按國家補助標準給予1比1配套補助,對純電動乘用車給予3萬元補助、混合動力乘用車給予2萬元補助。
2015年,省財政安排了補助資金2億元,用于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價格補助、充電設施建設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等方面。據介紹,補助還將進一步加大,在2016年至2020年,我省每年將統籌安排3億元專項資金,扶持這一產業發展。
企業搶喝頭口水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已形成
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積極性,還來自搶喝頭口水的企業。
據介紹,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較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包括新能源汽車示范運營、充電設施制造與建設、整車制造、關鍵零部件制造、核心基礎材料研發生產等。
最早的從十多年前,這些企業就投入巨資、引進人才,進行新能源汽車方面的研究,如今已初見成效。西湖數源主攻新能源汽車的運營,到目前為止建設完成的智能充電樁為1500輛純電動公交車提供了充電服務,預計到2016年底,還將為5000輛新能源汽車運營提供雙向交互信息服務。
在電池制造方面,通過收購擁有鋰離子電池全球領先技術的A123公司和知名電動汽車制造企業菲斯科公司,萬向集團在這些方面也掌握了世界領先技術。三花省重點企業研究院則從事純電動汽車空調及汽車熱管理系統等關鍵零部件制造的研究,累計研發投入已超過4億元,在2015年新增申請電動汽車空調相關專利80件,累計申請發明專利239件,今年還將投入研發經費1億元。
在整車制造企業中,吉利汽車研究院研發的帝豪EV純電動轎車,目前已獲得2000輛訂單,計劃到2016年實現銷售14000輛。
“未來3年,我們將出十多款新車型,其中有90%將是新能源汽車。”吉利副總裁張愛群介紹。
觀點
李書福:2020年,9成吉利都是新能源車
這幾天,不少在濱江的小伙伴叫上了“曹操專車”打車軟件。這軟件背后的大佬是李書福。造車賣車的李書福為何要玩這“燒錢玩意”?原來,其特別之處在于使用的汽車均為新能源汽車。
“以后我們開發的新產品基本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互聯汽車,傳統汽車就逐漸不生產了。”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如是說。
在致全體員工的新年賀辭中,李書福稱,到2020年,吉利90%的汽車都是新能源汽車,將實現由傳統車企向新能源車企的戰略轉型。
其實,吉利集團在新能源領域布局多年:在全國多地投資建廠生產甲醇汽車并試運營,2015年初收購冰島碳循環國際公司;與浙江康迪車業、山東新大洋電動車公司分別合資成立康迪電動車與知豆汽車,主攻微型電動車;收購倫敦出租車公司以及綠寶石電動車公司,共同開發電動車……
此前李書福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透露,到2020年吉利汽車的年銷量要達200萬輛左右,如此算來,5年后吉利新能源車年銷量要突破百萬輛。這是個宏大的目標,吉利要實現它,頗有些“大刀闊斧”的味道。
陳峰:期待更多的市場動力
前幾天,時空電動在東風年會上被列為最核心的合作伙伴。“更多廠商在接洽之中。整車廠商對我們的定制模式非常認可。”時空電動CEO陳峰說。
“今年有兩個重點,一是汽車本身,更專注于制造生產工具,二是繼續建設能量網絡,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做更大投入。”陳峰認為,新能源汽車能走出多大的天地,由基礎設施的普及程度決定。
“新能源汽車的地方補貼有較大不確定性,這給我們的產品定價帶來了困擾。”陳峰說,如果相關政策制定和補貼落地時,能給企業和用戶更多的鼓舞,讓更多的力量最后都能真正變為市場的動力。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