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17)》顯示,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22.6萬億元,到2020年將超過32萬億元,占GDP比重35%;Gartner 發布的數據則預測,2020年大部分公司75%的業務將會是數字化的,或正走在數字化轉型的路上,整個社會將全面步入數字經濟時代。
在社會全面步入數字經濟時代的進程中,傳統企業正在加速數字化轉型升級、實現新舊動能轉換,這種轉換既來自于“無中生有”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也來自“有中出新”的傳統產業改造升級6。特別是在“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兩大國家級戰略的全面推動下,新舊動能轉換在傳統企業轉型升級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在9月27日開幕的第十屆信博會上,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興山在智能制造分論壇致辭,正式推出了浪潮工業互聯網平臺。在王興山看來,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智能制造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云是智能制造的關鍵技術承載,數據是智能制造的神經和動力之源,而實現智能制造的關鍵基礎是發展工業互聯網。
立足高端,把握工業互聯網發展機遇
回顧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歷程,2012年美國產業界首提‘工業互聯網概念’,2014年美國工業互聯網聯盟(IIC)成立,國際工業互聯網興起。一方面,不同領域的企業間合作正在強化,由GE、IBM、Intel等企業牽頭成立的美國工業互聯網聯盟,兩年來已吸引全球200多家企業和單位成為會員;另一方面,大量的企業跨國合作匯聚成制造強國之間的強強聯合。日本、法國、印度、韓國等國的企業也積極參與到美國工業互聯網聯盟中,并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工業互聯網正在引發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加速融合創新,并驅動制造業的智能化發展。隨著工業互聯網逐步走向應用部署,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海量異構工業數據集成與工業應用創新的重要載體,正成為新一輪產業競爭的核心。
2016年2月,由工信部指導、中國信通院牽頭的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AII)成立,包括航天科工、中國電信、海爾、華為、阿里巴巴、浪潮、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等知名企業,還有外企、投資機構、科研高校、研究機構等成員。
縱觀全球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展態勢,目前已有超過150 家企業推出了工業互聯網平臺,無論是裝備與自動化領域的工業巨頭,還是軟件、通信與互聯網領域的信息技術巨頭,均將構建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其加快工業互聯網布局的重要舉措,并通過并購、合作等多種方式強化其主導優勢。
把握工業互聯網發展機遇,已成全球的趨勢。隨著全球各主要制造強國對工業互聯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逐漸形成以龍頭企業為引領、以產業協同為依托的集團化發展態勢,且無論產業層面還是國家層面,強強聯合的態勢越來越明顯。
順勢而為,浪潮助推企業新舊動能轉換
作為“中國制造2025”戰略落地的推動者,浪潮在2015年率先發布智能制造戰略,聯合20多家機構發起成立“中國智能制造信息化推進聯盟”。并與國際科技巨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智能制造和企業云等方面展開全球合作,聯合打造適合中國市場的解決方案,推動“中國制造2025”戰略落地。
在智能制造理念落地過程中,浪潮側重于根據用戶及其所在的細分行業特點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譬如在航天領域,作為航天科技集團的戰略合作伙伴,浪潮與航天某院深入合作的智能制造示范項目,為神舟十一號燃料艙逃逸救生系統動力裝置、“天宮”和“神舟”全套結構密封系統產品的研制生產任務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機械裝備領域,浪潮為農用拖拉機制造商龍頭企業道依茨法爾搭建了互聯網+離散制造下的供應鏈與生產新模式,打通研、產、供、銷、服務全價值鏈管理,驅動大規模制造向大規模定制模式轉變,踐行著“智能裝備+智能生產+智能產品+智能服務”的智能制造轉型升級之路。
在智能制造應用實踐中,浪潮對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進行了總結:一是運營數字化,將產品、服務、資產、流程實現互聯互通;二是數據驅動,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指導企業業務運營,甚至包括組織結構的調整。
王興山談到,要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這個目標,需要一個創新平臺來支撐,這個平臺要能夠集成業務流程、實現分析與預測,這個平臺既能夠做連接,也能夠提供智能化的創新應用服務。
這個集成業務流程、分析與預測的數字化互聯平臺,就是浪潮正式對外推出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融合創新,浪潮工業互聯網平臺正式亮相
在王興山看來,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現代工業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是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全球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制高點。工業互聯網通過構建連接機器、物料、人、信息系統的基礎網絡,實現工業數據的全面感知、動態傳輸、實時分析,形成科學決策與智能控制,提高制造資源配置效率,正成為領軍企業競爭的新賽道。
浪潮工業互聯網平臺,定位于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工業系統的全方位深度融合形成的產業生態。
首先,平臺實現了靈活支持各種新的設備和應用的連接,快速分享平臺與管理能力,統一云化降低使用成本,屏蔽底層復雜性專注業務領域。
其次,平臺除了浪潮為主使用之外,還向應用開發者和合作伙伴開放,基于平臺讓合作伙伴能夠快速構建面向行業的解決方案。
從平臺架構來看,浪潮工業互聯網平臺主要分為四層。
數據采集層,解決硬件設備的連接問題;
云基礎設施層,依靠浪潮在云計算方面的優勢,搭建基于云架構的平臺;
應用與服務開發層,主要是提供平臺化的開發能力,將通過軟件能夠解決的技術問題全部封裝為平臺能力,降低對平臺使用者的軟件開發能力要求。包括工業大數據平臺和應用開發平臺,以及企業資源集成空間。這一層突出的是工業特色,將制造資源、算法模型、知識庫整合到平臺;
應用服務層,分為企業傳統應用軟件和面向特定場景的創新應用。應該說,應用服務層最具浪潮特色,浪潮在企業管理軟件領域持續耕耘了30多年,形成了豐富全面的企業管理軟件產品線,包括ERP、供應鏈、生產制造等軟件。圍繞工業大數據分析的創新應用不是空中樓閣,而要基于業務流程應用,這一層是浪潮的優勢和基礎。
從生態構建來看,工業互聯網需要構建龐大的合作伙伴生態,一個企業是玩不轉的。在發布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同時,浪潮也推出了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合作生態圈戰略。一方面,開放API ,提供SDK,與開發者共享平臺資源,開發更多創新應用,創造更大的服務價值;另一方面,浪潮致力于與合作伙伴共同構建解決方案,整合平臺各層的合作伙伴,共同研發解決方案,培育海量開發者、提升用戶粘性,打造互聯網平臺生態。
最佳實踐,基于工業互聯網構建智慧大腦
實際上,憑借在智能制造領域的多年沉淀,浪潮已經進行了多項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數字化業務智能創新系統的實踐,并在制造、能源等領域得到了深入應用。
在山能集團正通煤業,依托浪潮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的大數據應用,實現了礦井智能監控。通過云中看板,實現總部對2000公里之外正通煤礦關鍵環節的管控;結合作業人員位置信息和現場視頻,形成人員精準畫像,出現異常及時報警、精準定位;通過生產安全監測,對作業環境和設備運行狀態進行監控,有異常時瞬時預警;通過精益考核,將成本考核細化到班組,實時計算各班組的成本和效益,真正將績效與崗位掛鉤。
在能源行業,依托浪潮工業互聯網平臺,浪潮在蒙能集團搭建了內蒙古自治區首個能源云,通過接入能源設備、終端,打通了企業管理系統與業務系統,實現了運營管理的可視化、智能化。
在糧食儲備行業,中儲糧借助浪潮工業互聯網平臺搭建了智能糧庫系統,通過集成糧情檢測、庫內氣象站、智能通風、智能安防、環境監測等系統及設備,糧庫可以自動判斷、控制相關倉儲設備的開閉和運轉,管理者可以實時掌握糧情、氣候環境和糧食數量變化,讓國家掌握糧情周期由15天縮短為3天,成為國內最大的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應用典范。
基于浪潮工業互聯網平臺,中儲糧在糧食儲備行業搭建了智能糧庫系統,通過對智能出入庫作業各環節硬件設備的靈活配置、快速插拔,實現了出入庫數據自動采集與異常情況兼容以及各環節各硬件設備的智能協作;通過集成糧情檢測、庫內氣象站、智能通風、智能安防、環境監測等系統及設備,全天候實時掌握糧情、氣候環境和糧食數量變化,自動判斷、自動控制相關倉儲設備的開閉和運轉,實現倉儲作業的智能化管理。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