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蜂窩結構起源于仿生學,模仿蜜蜂蜂巢結構。通過釬焊的方式將制備好的蜂窩結構和兩層蒙皮連接起來形成的壁板結構,具有輕量化、消音降噪、隔熱、抗沖擊性等特點,在航空航天、船舶、導彈等領域應用廣泛。”岳喜山耐心地講解道。
制造院金屬蜂窩壁板研發團隊成立于2007年,走的是“一邊學、一邊做、一邊用”的路子。“最初,對于金屬蜂窩壁板結構制造技術的研究,我們的基礎是非常薄弱的。2007年從申請制造所所管基金起,才開始了金屬蜂窩壁板結構制造技術最基礎的研究工作。”岳喜山說。10年時間,蜂窩壁板研發團隊幾乎從零開始,從幾個人發展到幾十人,攻堅克難,使得該類結構在多個型號上獲得了裝機應用并參與首飛,多種型號結構件實現了國內的首次應用。
在國內基礎薄弱而國外同領域可查的資料又非常有限的情況下,團隊步子邁得很大,一邊研發,一邊交付,走得很艱辛。團隊披荊斬棘,完全依靠自己摸索才實現研究工作的大跨度突破,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好幾次都經歷了對這一結構顛覆性的質疑和考驗。值得欣慰的是,團隊經受住了考驗,成功逆轉。
實驗室成立之初的那段日子,只有岳喜山一個人在戰斗。十年后的今天,岳喜山回憶起來,露出了憨憨的笑容,“為了拿到型號,必須咬著牙往前沖,哪里還能顧得上想什么壓力?”
十年磨一劍。基于多個型號的特殊需求,團隊對不銹鋼、鈦合金及高溫合金蜂窩夾層結構制造技術開展了系統的并行研究,對各項性能開展了較為全面的測試及分析,積累了大量的工藝和試驗數據。在金屬蜂窩夾層結構用高強、高韌釬焊料研制、蜂窩芯體加工、金屬蜂窩夾層結構釬焊、金屬蜂窩夾層結構釬焊質量無損檢測、大面積變截面變曲率金屬蜂窩夾層結構制造等領域的技術成熟度大幅提升。在國內首次實現了不銹鋼、鈦合金、高溫合金蜂窩壁板結構在多個型號上的成功應用,極大地提升了我國大型輕量化結構的綜合制造技術水平。
相較于國外從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研究金屬蜂窩夾層結構制造及應用技術,航空工業制造院無論在關鍵技術的突破,在使用的材料及結構的功能形式與構件尺寸方面,還是單位面積的減重效益,比如鈦合金蜂窩釬焊壁板結構的塑性指標,整體構件的最大尺寸等都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這是一個崇尚創新變革的時代,制造業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一定會到達成功的彼岸!”金屬蜂窩壁板研制團隊對未來信心滿滿。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