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杭州主城區段夜景工程從2007年12月著手設計到2009年2月9日(元宵節)正式亮燈起用歷時一年。該工程由杭州市運河綜保委組建并部署實施,國際城市夜景規劃和景觀照明設計大師ROGER NARBONI主持設計,中泰照明集團配合設計,杭州市路燈管理所施工。
工程共涉及杭州市拱墅、下城、江干三個區,含21公里長的綠化帶、人行道、河堤,19座不同時代、體量、造型、材質和色彩的橋梁,100多幢現代建筑,60多個亭臺樓閣,是一個龐大的照明工程。縱觀運河夜景照明工程,從設計到實施,實現了多項理念、技術的創新和突破。
一、光之樂章,水墨丹青的設計概念創新
2008年之前,京杭大運河杭州主城區段的夜景設計也在全國范圍內進行過招標,但由于運河沿岸的景觀在這兩年內進行了快速、集中式的改造,很多區域的景觀與當年設計時的狀況大相徑庭,在設計的主題思想表現和兩岸10公里的夜景整體和諧度上明顯不足;再加上當初在方案的實施過程中,涉及到政府多個部門的管理與協調,也給最終的實現效果打了折扣。經過反復多次的實地考察和勘測后,發現之前的照明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缺乏整體性,統一性和延續性。例如:沿河橋梁用不同的照明方法和手段處理,沿岸的植物照明采用琥珀、綠色、黃色等色彩各一的燈光,人行道燈造型各一,至少有10多種款式,兩岸高層建筑穿靴戴帽,整體感覺雜亂無章;
2、燈具的安裝方式和燈具選型方面處理不當,造成大量的眩光。例如:橋梁的細節和柱頭上的雕塑沒有被表現,而橋體下方安裝了大功率的投光燈,在水面上產生強烈的反射;植物照明的燈具照得行人頭昏目眩;
3、夜色中,運河的優美輪廓線不能辨識,景觀的縱深感缺失,人們無法看到運河背后的眾多支流和龐大的水系。
經過上述分析和研究,最終確定了如今已經被實現的光之樂章,水墨丹青的夜景概念。從不同的高度、景深、層次和視角考慮,在表現京杭大運河杭州段獨有的婉約氣質和特點的同時,滿足游客和市民,甚至車行而過的路人的觀賞需求,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
1.表現了京杭大運河杭州段獨有的氣質和特點。
京杭大運河蜿蜒1794公里,沿河景觀風貌迥異,煙雨江南、秀麗山水是杭州段所獨有的。所以,整個設計的基調定位在水墨丹青與杭州這個城市獨有的特質匹配再恰當不過,也正符合了杭州市政府對于城市亮燈的口號亮富秀美。
2.從運河亮燈到杭州城市水系的夜景規劃策略提出。
通過在所有支流匯入的節點安裝上特殊的水中燈桿的標記,以及在支流的橋梁后景補充燈光,創造景深的方式,杭州這一龐大水系的獨特氛圍首次被加以表現,這也為杭州長期的、以圍繞城市水系而展開的夜景策略奠定了基礎。
3.舒緩、悠揚、美妙又富有節奏的光的樂章。
例如,京杭大運河杭州段兩岸的景觀蜿蜒連續,采用均勻的藍綠色光(可以根據季節變換),用定制的藍綠LED和加特殊藍綠色玻璃的金鹵燈制造薄霧,創造唯美的薄霧視覺效果。薄霧的色彩可以從冬天的冰藍色轉變為夏天溫暖的藍綠色。部分鄰近水面的樹木和水岸,用靜態的暖白色光打亮。亭臺樓閣等傳統建筑是大運河景觀不可分割的部分,將這些建筑全用金色的白光照亮,主要表現出建筑美麗的塔形屋頂,在夜間突顯這些建筑。柱子和墻也被照亮,以在晚上表現出這些結構的材質感,并充分考慮置身其中的市民的需求。
二、項目實施方法創新
除概念的創新之外,在項目的實施工程中采取了與以往市政亮燈工程都不同的方法。
1、采用試驗段亮燈是21公里項目成功的關鍵
為印證ROGER NARBONI的設計理念,選擇了映月橋一帶作為試驗段進行亮燈,該范圍含有300米的景觀帶、2座古建、1座橋梁、3幢高層建筑、1處河流交匯處,基本涵蓋了ROGER NARBONI的設計亮點。
為保證效果,綜保委和設計團隊請勘測院實地勘測,設計師也一棵一棵樹的進行測量,然后深化方案、設計施工圖、定制燈具的深化和尋找廠家制作,產品選型和試驗,安裝方式的研究,現場調試。經過這些過程,試驗段亮燈后,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和認可,有了試驗段的經驗,確定了最適合方案效果的照明設備,21公里施工和實現中的問題被逐一解決,對接下來的工作安排、進度控制和整體效果有了把握。
2、設計方緊密配合施工,保證最終燈光效果
在實施過程中,21公里被分為了四個標段。由于現場情況復雜,時間緊,為杜絕出現施工方趕進度,施工人員不按照設計圖紙施工,任意安裝21公里的燈具的現象,在施工單位進場前,組織設計人員對所有施工人員進行培訓,介紹方案,講解圖紙和照明設備施工和安裝的注意事項,強調標準定燈位的重要性,以保證燈具嚴格按試驗段的方式進行安裝和施工。
三、項目中的技術創新
1、節能、環保
整個運河項目的設計原則是將能耗減到最小。傳統的亮燈方案多采用高壓鈉燈,能耗大。此次照明工程采用了LED燈具(發光二極管)以及節能燈,同樣的亮燈效果,耗能卻是高壓鈉燈的三分之一,壽命也更長。
運河照明工程完成的運河主城區兩岸共有古建筑和構筑物共77座(如橋西歷史街區、小河直街歷史街區、富義倉),支流橋梁9座(如華光橋、黑橋),跨運河的主要橋梁及橋下空間19座(如潮王橋、江漲橋、城東橋),沿河高層建筑39幢,其中人行道燈1766桿、藍綠燈桿1169組,欄桿燈近5951盞,瓦片燈約25000盞,中國燈籠780盞,植物埋地燈和雕塑燈1761盞,還有建筑和橋梁小型投光燈1101盞、T5線型燈961支、線性類LED投光燈約7500支、LED建筑藍綠燈等約1600支,威尼斯燈柱100余桿,里程計9根。
本次亮燈工程共完成各類燈具安裝50000余套,總功率約4200kW;而原有亮燈總功率為5000多kW,但燈具數量僅20000余套,整個項目的總耗電僅為3182kW,達到每平方米2、6W。換言之,用以前四分之三的電量,點亮了以前兩倍多的燈具,節能環保可見一斑。
2、生態與可持續性發展
運河夜景的設計原理是以創造高品質的環境為目標,以尊重項目環境為前提,貫徹節能為目標,并且提出如下標準:
(1) 對空間和使用功能進行全面和詳盡的分析,避免不必要的耗電。
(2) 優化照度水平以適應人們真正的需求。
(3) 對地面的處理和必要的照度之間達成一致。
(4) 選擇容易施工和方便維護的照明設備。
(5) 控制并優化能源的消耗量。
(6) 不產生任何有害的光環境和光污染,關注運河景觀環境中的人、生物和動物。
(7) 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日后維護的方便和光源更換的便利。整個夜景工程是基于至少10年以上使用考慮的,符合可持續性發展原則。
3、產品創新
(1) 里程計
人們來觀看運河時往往對這個人工建造體令人難以置信的歷史和規模完全沒有概念。很難想象得到運河的第一段是建于2500年前,這條河可以載著人們從杭州到達1794公里以外的北京。為了將游客的注意力集中到運河的歷史上,設計了這個運河杭州段所獨有的里程計。
這個燈具是用不銹鋼網罩制成的金屬高桿燈,網罩上鑲嵌LED面,在晚上交替用紅色和綠色的LED顯示從錢塘江到北京的距離。這些距離以公里和古代的計量單位里交替表示,也意在勾起外國游客探究這段歷史的興趣。
(2) 水中燈柱
為了表現運河背后的龐大水系,增加夜景照明的趣味性,在有支流匯入到運河的水域設計了一款獨特的燈具,來標識這些美麗的地方。
這些發光燈柱被直接安裝在水里,由一個金屬外框和一個發光的圓柱體構成。圓柱體內安置了12顆LED(6times;3W藍色,6times3W琥珀色),在水中漫射出光暈,光色還可以隨著季節變換。金屬外框用來支撐燈體,在黑暗的水面上創造出非常美麗的倒影。每當船只開過,內部面的發光燈柱就會隨著水位飄浮起落。
(3) 高層建筑的發光外框
發光框是運河的符號,矗立在杭州的天際線。它們由48顆LED(24×1W顆藍色,24×1W顆綠色)燈具組成。設計之初考慮到對大樓內居民的眩光影響,所以對燈具的光束角進行了控制,保證燈光不會進入到大樓內的住家,同時燈具都能調光,能輕松控制亮度。最后在實施工程中,還在燈具上進行增加遮光片的改進,進一步控制眩光。
(4) 人行道燈和古建的中國元素燈具
當初在設計時就考慮到要通過燈光來表現項目本身所具有的中國元素的特點,例如大量的古建。同時,還可適當的增加一些有中國特色的設計元素在方案中。結合當時為運河沿岸所有人行道燈的設計,將人行道燈、古建和運河在建的漕舫船上的燈具在形式上進行統一,將中國元素進行到底。最終在幾十個圖案中選擇了現在這款由最常見橫線和豎線組合而成的圖案,這種圖案有著步步錦的美稱,寓意著人們渴望不斷進取,一步步走上錦繡前程的美好愿望。
四、長效管理的新思路
像運河這么大體量的項目,如何維護現有的照明效果,保證大量的照明設備的正常運行和管理將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和難題。運河綜保委初步考慮借鑒歐洲一些國家的做法,將日后的維護和運營管理進行市場化的運作,公司化經營。即成立專門的亮燈管理單位(公司),一般由該公司同政府相關部門簽定10年以上的管理維護合同,簽定較長時間的合同才能保證管理公司的專業素養。建議業主在與管理公司的維護合同中約定專人、專項維護和管理,并且要有相應的懲罰體制,允許小范圍的效果誤差率。所有維護人員必須充分理解方案的設計意圖,了解產品和設備的性能和特點,特別是對于燈具的調校方向、角度和相關注意事項,必須經過專業的培訓。同時,業主方也需要加強監督體制,以敦促維護單位持續、有效的管理。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