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視為PC產業的分水嶺,在2011年,PC行業創業了3.64億臺的歷史出貨記錄,此后開始了連續4年的下滑之路。而它的下滑很大的原因在于移動互聯網的出現,2010年,iPhone4開始發售,到了2011年4月進軍中國,這一催化整個移動互聯網加速發展的產品的出現,使得移動設備的發展獲得了一個巨大的提升,而移動設備的出現使得PC不再像以往那么重要。
除此之外,PC整個產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到了2011年,即使是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其市場保有量也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市場逐漸失去了增長空間。但是,實際上更加重要的在于PC廠商以前的那么模式逐漸在市場當中失去了競爭力。2011年之前那幾年,是90后剛剛開始踏入大學的開端,亦或有的已經開始踏入社會,這一批生力軍購車了個人PC業務的主力軍。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腦內存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PC銷量同比降低7.7%至7370萬臺。數據顯示,今年Q3全球PC出貨量共計7100萬臺,同比下降10.8%。比連連下滑更為可怕的是,在未來幾年PC市場的出貨量并沒有任何的跡象表明會出現反彈,這個市場看上去已經步入黃昏階段,這是所有產業成熟之后不可避免的一條道路。
市場的既定條件如此,PC廠商需要的是自救,在一個既定的市場存量下找到新的增長路徑,最近來看,PC廠商首先開始在電子競技上開始了嘗試.
而正如蘋果發展中發生過的一個故事:當時恰逢喬布斯重返蘋果,他的女兒剛上大學,喬布斯陪女兒去購置電腦,挑了好久也選不出一款滿意的電腦。喬布斯覺得這是個巨大的機會,于是把寶押在了廉價個人電腦上。蘋果設計師喬納森帶著設計師們24小時不停地制作各種模型,終于設計出了iMac——一款蛋形的電腦,在發售的前4個月,這款區別于市面上那種帶著厚重老古董般氣息的就iMac賣掉了80萬臺,它也成了蘋果公司史上賣得最快的電腦。
在當時外形酷炫,功能全面且廉價的電腦是首選,但是到了2011年那段時間,在90后購置電腦的時段,可能已經過時了。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90后對于互聯網以及電腦這樣的物品,并不感覺到新鮮,對于這一類的用戶功能全面的廉價電腦并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這是一群注重個性化的人群。
在面對這些情況時,PC廠商開始了轉型的道路,走向垂直化,將用戶細分,深挖某一個細分選項的用戶。而此時恰逢整個國際上的電競開始爆發,相比于很多功能已經逐漸在移動端的完善,電競這個十分重視操作的游戲至少目前為止只有在PC上在能有最優化的體驗。
所以,PC廠商開始集體押寶電競,在今年IFA(消費性電子產品展)上,包括Acer、Asus、Lenovo這三大主攻個人市場的PC廠商不約而同主打電競類產品。去年電競計算機創造了215億新臺幣的銷售市場,而且與一般PC計算機市場不同,電競計算機的市場依舊持續在成長中,甚至有著比主機高出兩倍的銷售成績!
但是當所有廠商都開始注意這個市場的時候,僅僅是簡單的專注電競,在產品的性能或者設計、操作上符合電競產品已經不能體現差異化的競爭力。
生態圈的建設有助于獲得玩家的認同感,使得玩家、選手、廠商這三個電競產業當中各個構成的因素更加緊密。大而全式的廉價產品失去市場已經是大勢所趨,單點爆破成為PC產業的主要方式,電競又是當下爆破的風口所在,但是怎么做是很講究的,或許宏碁的做法值得一試。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