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斗星座系統的日益成熟,北斗應用產業也在逐漸開花結果。擁有我國首枚“40nm射頻基帶一體化Soc低功耗高精度芯片”核心技術的恒宇北斗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正式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希望借力資本市場,更好地推動北斗應用產業發展。
突破北斗大規模應用瓶頸
目前,我國已成功發射22顆北斗導航衛星,根據國家規劃,2018年北斗導航將率先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基本服務,2020年將形成全球服務能力。北斗民用用戶已達到千萬級,預計2020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
“制約北斗在半導體行業、在手機終端大規模應用的薄弱環節主要在于芯片。”恒宇北斗董事長李孝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每年高科技芯片進口量相當驚人,甚至超過原油進口量。”
當然,這一局面也在逐步打破。李孝平介紹,2014年,恒宇北斗率先研制出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中國首枚40nm射頻基帶一體化Soc低功耗高精度芯片,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北斗大規模應用的瓶頸。與高通等行業巨頭相比,“我們的芯片無論從體積還是功耗都占絕對優勢,定價也比他們便宜。”
“芯片是一個非常燒錢的東西,拿1億美金扔到池子里連個泡都不冒,很正常。我們從2008年燒到2016年,2016年才開始賺錢,就是因為這個市場前景太大了。”李孝平說。
2018年大規模鋪開應用
李孝平介紹,該芯片已被列入我國“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綱要,可被廣泛應用于手機、移動電腦、網絡、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庭、智能城市、無人機、機器人等領域。他透露,芯片研發成功以來一直在不斷完善,目前已接到幾千萬片的訂單,“預計將在2018年大規模鋪開應用。”
李孝平在18日舉行的恒宇北斗上市發布會上,明確提出了要做“中國軍民融合第一股”的企業發展目標。據了解,恒宇北斗此前已完成了軍民融合產業的重要領域布局,并取得了國家高新企業認證、軍工四證(即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發展部頒發的科研生產許可、武器裝備質量體系證書、保密資格證書和武器裝備承制資格證書),以及一定的知識產權積累。
“恒宇北斗將通過一系列并購,繼續鞏固在北斗高精度應用市場的優勢,完成北斗終端在全國的推廣。”李孝平說。
研發、投資并行 推動北斗“走出去”
據了解,恒宇北斗現有研發人員200多名,預計5年內將建立千人規模的研發團隊,繼續進行26nm、18nm等更先進芯片的研發。
恒宇北斗還在發布會活動現場與日照市政府簽署協議。根據雙方的計劃,恒宇北斗將投資10億元,在山東日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投資建設“北斗大數據產業園”,吸引世界頂尖級高科技企業及人才入駐,打造產業集群,促進北斗行業的發展。項目將于2017年啟動建設,計劃五年內吸引相關入駐企業50家。
李孝平透露,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下,恒宇北斗將著力推動北斗系統進入國際民航、國際海事、移動通信等國際市場領域,同時幫助東南亞地區一些國家進行衛星導航應用的方案設計,在當地推廣普及北斗產品、建設地基增強系統。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