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虛擬世界中生成的信息流入實際生產過程,全新的生產環境由此誕生。在智能工廠,由機器構成的團體將自行組織,供應鏈將自動相互協調,半成品可將下一道工序所需數據發送給負責將其變成商品的機器。在所有這些發展中,西門子都將扮演重要角色。
18世紀,蒸汽機的發明和手工業的機械化掀起了第一次工業革命。20世紀初,批量生產技術的運用拉開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大幕。過去幾十年來,面向自動 化生產工藝的電子系統和計算機技術開創了第三次工業革命。那么,我們是否瀕臨第四次工業革命Industry 4.0的邊緣呢?對此,西門子公司戰略主管Peter Herweck顯得更為冷靜,這一變革時期可能持續20年左右,從今天的觀點看,其結果將是革命性的,但其中將涉及到許多個發展階段。
工業4.0項目主要分為兩大主題,一是智能工廠,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二是智能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
專家認為,相比于如今的工廠,未來的生產工廠的智能化程度將高得多。這樣的智能將通過使用微型化處理器、存儲裝置、傳感器和發送器來實 現,這些裝置將被嵌入幾乎所有機器、半成品和材料以及用于組織數據流的智能工具和新型軟件中。所有這些創新將使產品和機器能夠相互通信并交換命令。換言 之,未來的工廠將在很大程度上自行優化和控制其制造工序。然而,專家也認為,在這之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不過,這絲毫不會削弱這一趨勢。德國聯邦政府已撥出近2億歐元資金用于幫助行業協會、研究機構和企業制定實施戰略。美國政府也極為重視創新制造戰略 的制定,并計劃拿出高達10億美元資金建立一個覆蓋全國研究機構和企業的網絡。政府部門負責提供無處不在的寬帶網絡,工業界需要及時地將數據標準化和傳輸 協議系統部署到位。
智慧工廠是現代工廠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是在數字化工廠的基礎上,利用物聯網的技術和設備監控技術加強信息管理和服務;清楚掌握產銷流程、提高生產過程的可控性、減少生產線上人工的干預、即時正確地采集生產線數據,以及合理的生產計畫編排與生產進度。并加上綠色智能的手段和智能系統等新興技術于一體,構建一個高效節能的、綠色環保的、環境舒適的人性化工廠。是IBM智慧地球理念在制造業的實際應用的結果。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