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所謂刀具選擇的經濟型原則,是指以增加收入、減少支出為選擇刀具的主要原則。
這一原則常常是我們選擇刀具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只是許多人的認識比較片面,把這個原則的內容狹隘化了,才引出我在以前所論述的“刀具選擇的效率原則”等。
我們認識刀具選擇的經濟性原則,一定要全面地、因地制宜地進行分析。
比如我們前面談到的效率原則,在加工產能不能達到產量要求時特別重要。尤其是一些企業,實際上存在著一些生產瓶頸,即個別工序的生產能力制約了整個車間、甚至是這個企業的生產能力,這時提高效率就會成為改善生產能力的首選。
但在提高效率的同時,我們依然可以討論改善經濟性。
人們改善經濟性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降低采購價格。但如果沒有技術改進作為基礎,單純的價格下降常常是極其有限的。我知道有些刀具用戶為了降低采購價格,不斷要求供應商降低價格,但有些價格的下降對于用戶也許有著直接或間接的損害。
不久前,我參加一個刀具行業的會議,得知前段時間國內高速鋼企業在重要原材料“鎢”的價格成倍增長而客戶又要求降價的情況下,自行把冶煉的高速鋼中的鎢含量不斷減少,其需求量在硬質合金刀具需求不斷增長的條件下也得到增長,而我認為這種“需求”的增長是在材質不斷低質化的條件下得到的,這是對刀具制造行業的一種非理性的“提示”。2006年11月27日,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工具分會第五屆會員大會在廈門發表了《關于堅決反對在工具生產中以“低合金高速鋼”冒充標準高速鋼的倡議書》,其目的也是希望能抑制這種虛假的增長。
圖2ISCARFFNM銑刀,雙面共16個刃口
圖3WALTERF4033銑刀,雙面共8個刃口
同時,長期陷入“價格戰”的許多國內企業的利潤空間由于受到低價的強烈擠壓,國內企業的研發資金明顯不足。國內刀具企業大多無法向用戶提供自己產品的切削參數,有些只是拿國外企業的參數乘個系數了事。這種科研、發展能力缺乏的企業很難為刀具用戶提供足夠的技術支持,一旦用戶的生產突然發生某種情況,他們就會無法提供應急預案,從而危及刀具用戶生產過程的穩定性。
因此,我們的經濟性不能從這一方面來考慮。
我們的經濟性也可以從非純粹的價格因素來考慮。比如在車削中,許多用戶的切削深度并不是很大,那么我們不妨考慮用W型刀片取代C型刀片(見圖1),以增加50%的刀刃。這時,加工效率、加工程序等都沒有改變,但我們的經濟性改善了。
類似的例子還有用CN09刀片取代CN12刀片,DN11的刀片取代DN15刀片,用SP06或SP09刀片代替SP12刀片等以小代大的方法,用雙面刀片代替單面刀片(見圖2、圖3),用O型(八邊形)或H型(六邊形)來代替S型(四邊形)等。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