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我公司對新研制制動器中的關鍵零件進行NX CAM自動編程時,出現上一工序加工后的工件形狀需要在下一工序中作為毛坯使用,因而出現了各工序毛坯形狀不統一的情況。按照以前的習慣做法,需要按照多個工序建立多個對應的毛坯,在此毛坯上再進行NX CAM的自動編程。在編程中,我們考慮是否可以直接使用工件的鑄件毛坯作為各個工序的統一毛坯使用,減少不必要的工序毛坯的建立。通過查閱NX CAM幫助文檔,證明這種想法是可以實現的。下面就以一個簡單零件在數控編程軟件NX CAM下進行一個毛坯多工序使用的用法進行詳細分析。
二、創建裝配文件
在NX CAM中新建一裝配文件assemble.prt,其包含有3個模型:工件1(workpiece)、工件2(workpiece)和工件鑄件毛坯(cast)。其中,工件1與工件2均為加工后的成品。在NX CAM中將鑄件毛坯三維模型和工件1成品模型按照切削余量大小進行裝配,這樣能保證切削余量的均勻性。工件2最好按照坐標偏置的方式放置于任何位置,坐標偏置能使工件坐標系的建立更加容易,如圖1、圖2所示。
圖1 裝配文件
圖2 裝配導航器
三、創建加工文件
(1)利用已經建立的裝配文件assemble.prt,在NX CAM中新建車削加工文件assemble_setup.prt。
(2)在NX CAM中的操作導航器里的幾何選項下,將系統自動創建的MCS_SPINDLE復制、粘貼并將粘貼后的坐標系定位到工件2的編程原點,如圖3所示。
圖3 操作導航器
(3)雙擊workpiece,分別指定工件1和毛坯,如圖4所示。
圖4 指定工件1和毛坯
(4)雙擊WORKPIECE_COPY,單獨指定工件2。
(5)將實體部分移動到一個新的層并將此層設為不可見。
(6)雙擊TURNING_WORKPIECE,單擊顯示按鈕顯示工件及毛坯邊界,如圖5所示。
圖5 顯示工件及毛坯邊界
四、生成刀路
(1)在工件1坐標系下,建立端面及內孔加工程序,如圖6、圖7所示。
圖6 端面加工程序
圖7 內孔加工程序
(2)雙擊第二坐標系下的TURNING_WORKPIECE_COPY,在幾何體選項中,單擊指定毛坯邊界按鈕,如圖8所示。
圖8 選擇毛坯邊界
在毛坯選項里,按以下步驟進行:①選擇“從工作區”;②在參考位置區里,單擊“選擇”,選擇工件1中的某一點,如圖9所示;③在目標位置區里,單擊“選擇”,選擇工件2中的相對應點,如圖10所示;④這里尤其要強調一下,如果工件1與工件2中的MCS坐標系的Z軸方向相反,X軸方向相同,則需要選擇此選項,并且在選擇參考點與目標點時也要選擇相反點。
圖9 選擇參考點
圖10 選擇目標點
(3)在工件2坐標系下,建立端面及剩余內孔加工程序,如圖11所示。
圖11 端面及剩余內孔加工程序
由圖12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上一工序(圖7)加工完成的部分在下一工序得以體現。這就是IPW的重要作用所在。
我們可以利用這一功能將在粗車工序預留下來的精車量放在下一工序進行精加工,非常實用。
圖12 上一工序加工完成的部分在下一工序體現
因為工件1和工件2的Z軸坐標相反,在加工時可以重新建立另外一把內孔加工車刀;也可以使用在工件1中加工內孔的刀具。實際加工過程中也確實使用的是同一把刀具,從而減少繁瑣的刀具建立過程。其方法就是在“刀具方位”下按照圖13所示內容設置,就可以在工件2中使用工件1中的車刀。
圖13 刀具方位
五、結語
本文以一回轉體零件為對象,基于NX CAM加工模塊,詳細地介紹了IPW在數控車削加工中自動編程的應用。對于工序復雜,需要變換機床或者掉頭裝夾加工的零件,本方法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節省大量的編程時間。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