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國務院國資委官網發布公告,宣布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神華集團”)與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國電集團”)兩家央企集團實施合并重組。作為重組后的母公司,神華集團吸收合并國電集團,并更名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家能源投資集團”)。
同時,兩個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層面,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601088.SH/1088.HK,中國神華)和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600795.SH,國電電力)把各自旗下的火電資產用作出資,共同組建新的合資公司,并由國電電力控股。其中,國電電力擬用于出資的是22個火電公司的股權及資產,中國神華則是18個火電公司股權及資產。
新成立的國家能源投資集團,位列國資委直屬央企的第22名。它將以超1.8萬億元的資產和2.2萬億的發電裝機規模,躍升成為全世界裝機容量最大的電力公司,以及全世界煤炭產銷量最高的上市公司。
經歷此次重組,國資委直屬央企數量從此前的超過150戶下降到98戶。據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局長白英姿介紹,央企強強聯合,減少無序競爭和同質化經營,更好發揮協同效應,與此同時,重組后的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多個領域全球第一,成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綜合性能源集團。
更富戲劇性的是,煤炭和電力,這兩個此前互相博弈,在煤炭價格波動中不斷上下變換位置的行業,此刻卻都面臨產能嚴重過剩,并被列為供給側改革的重點。
“去產能、供給側改革,這是本輪國企改革的最重要主線。”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王小廣教授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作為在中國電力領域整合潮中誕生的首個能源巨無霸,“中國神電”的落地,在一定程度上終結了煤電博弈,并由此拉開煤電一體化的整合大幕。未來,或許將有越來越多的來自這兩個行業的企業融合為一體。
“合并是趨勢,未來可能會有其他的巨頭合并。”東北某地方安監局負責人王明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過山車上的煤炭
進入9月,東北某些地區已經需要穿上長衣長褲,氣溫繼續下降兩個月,就正式進入供暖季節,各種供熱鍋爐旁將堆起煤山。據遼寧省政協委員王慶林透露的數據,遼寧省90%的供暖依賴燃燒煤炭,全省煤炭消耗中,有一半是用在供暖方面。
此外,根據國家的政策,2017年7月1日之后,開始禁止省級政府批準的二類口岸經營煤炭進口業務,實質上限制煤炭進口。
對國內的煤炭行業來說,這些都是好消息。
從全國來看,在10年前,從礦井中挖出的煤炭,運到鋼鐵廠用來冶煉鋼鐵的比例為18%左右,目前依然維持在12%,另外有12%被用到建材行業,最大頭的50%被運到火電廠發電。而全國發出的電力,有60%用到了重工業,因此,伴隨著2000年以來,國內在房地產、基建等領域固定資產投資的突飛猛進,全國煤炭行業總產量從2002年的11億噸迅速增長到2009年的近30億噸。
疊加了2008年的嚴冬南方冰雪災害,國內煤炭價格創出了歷史最高。那時候,秦皇島中轉5500大卡山西優混動力煤,最高平倉價達到每噸1010元,相比2005年400元左右的價格上漲了2倍多。
那個時代被業內稱為煤炭行業的“黃金十年”。各個證券公司組織的策略會上,煤炭行業分析師往往是最受追捧的明星,煤炭行業專場的會議室每次都會被人群擠滿。“數錢用秤稱,裝錢用麻袋,掃煤灰買悍馬”,媒體不斷挖掘出“山西煤老板”的故事讓人瞠目結舌。
神華集團恰好趕上了煤炭行業黃金十年的起點。
1995年,神華集團經國務院批準成立。2001年,黃驊港建成投產,標志神華集團一期工程完成,涵蓋煤炭生產、鐵路、港口的神華集團終于正式形成。
神華集團是國家為了開采神府煤田而建立。位于陜西省北部靠近內蒙古的這片區域,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儲量235億噸,為全國的15%,相當于50個大同礦區,出產的煤炭熱值可達5500大卡,質量上乘,且都為露天礦,易于開采。神華集團在這里采用了最先進的開采技術和機械化裝備,使神東礦區成為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的礦區之一,每噸開采成本僅為100元左右,而國內同行都要達到300元左右。
除此之外,“神華集團煤電路港航的模式,不僅在國內是第一個,全世界也是沒有過的。”原國家煤炭部部長、神華集團董事長肖寒此前在接受《能源》雜志采訪時回憶說。
由于神華集團旗下擁有神朔鐵路、朔黃-黃萬鐵路的全部或部分股權,因此,從神府煤田挖掘出的煤炭,可以立刻裝上專用火車,從陜西穿越山西、河北的800多公里距離,直接抵達河北省黃驊港,裝船下水運輸到需要的地方。
神華集團的煤炭產量,從2001年的4000萬噸,增加到最高峰2013年的3.18億噸,占到全國總產量的6%左右,是中國乃至全球第一大煤炭上市公司。另一方面,由神華集團控股并運營的鐵路里程約為2155公里,除了擁有黃驊、天津、珠海3個煤碼頭,還擁有220萬載重噸的航運船隊。
價格漲跌,生死之別。
國內煤炭價格在2011-2012年前后從高位盤整之后快速下挫,在2015年進一步下挫。從800元跌到500元,再到350元,秦皇島中轉5500大卡山西優混動力煤價格跌回到了十年前的低位。
影響在財報上亦逐漸顯現。中國神華煤炭板塊的毛利率從2009年的37%下降到2015年的16%,煤炭產量從最高峰的3.18億噸下降到2015年的2.8億噸,煤炭板塊的經營收益則從最高的460億元,下降到2015年的49.3億元。
當時,整個行業都沉浸在壓抑的氣氛中。
據中國煤炭協會統計,在2015年,煤炭行業虧損面已經超過八成,上市的煤炭公司包括國投新集、神火股份、煤氣化和山煤國際等,而連續虧損兩年將面臨被ST的風險;神華集團下屬某公司管理層集體降薪的幅度高達40%,全體員工工資下調幅度為10%。另據央視報道,由于停工停產,煤炭行業失業待業人員超過10萬人。
2016年2月,國務院公布煤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指導意見,指出,要從2016年開始用3-5年時間,退出煤炭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與此同時,要求全國所有煤礦必須按照全年作業時間不超過276個工作日,以控制產能。
同年5月,全國25個產煤省(區市)及新疆建設兵團簽訂目標責任書,共去煤炭產能8億噸左右,涉及職工150萬人。
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2017年1月透露的數據,2016年全國煤炭行業實際去產能約為3億噸,2017年去產能將少于2.5億噸。
“市場自然的力量淘汰了很多煤礦,價格下跌得厲害,煤炭賣不出去,很多企業資金鏈斷裂了,早就維持不住了。”王明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終于,煤炭價格在2016年下半年迎來顯著反彈。秦皇島中轉5500大卡山西優混動力煤價格,從400元左右上漲到2016年底的700元左右,之后短暫下滑,繼而又繼續反彈。
不過,按照王明的說法,雖然價格上漲了,但關停的煤礦很難復產,“國家政策壓的力度很大,也需要走很多繁瑣的手續,從評估、公告、上報再到審計,幾乎是不可能”。
根據中國神華2016年年報,2016年公司煤炭平均銷售價格,從每噸293元上漲到317元,煤炭產量也終于扭轉了幾年以來的下滑,從2015年的2.8億噸上升到2016年的2.898億噸。
而根據中國神華的2017年半年報,2017年上半年公司煤炭銷售均價進一步上升到每噸425元,公司預計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幅超過100%。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