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省政府印發《陜西省“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舉辦中醫診所,將相關信息報所在地區縣級中醫藥管理部門備案后即可開展執業活動。
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方案》指出,以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鑒別為重點,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醫療服務功能,提升急診搶救、二級以下常規手術、高危孕產婦初篩、兒科、精神疾病、老年病、中醫、康復等醫療服務能力。進一步降低縣域外就診率,打造15分鐘醫療服務圈,實現醫療服務公平可及、群眾就近就醫。
推行:醫師多點執業
加強醫療質量控制,醫聯體內部和同級醫療機構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醫學影像、病理學診斷和醫學檢驗機構,推動醫療機構之間大型醫用設備共享。全面推行醫師多點執業,符合條件的醫師可選擇2-3個醫療機構執業,鼓勵優先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多點執業。推行醫師執業注冊區域化管理和醫療機構、醫師、護士證照電子化注冊。
轉診:暢通向下轉診渠道
建立完善雙向轉診機制。明確醫療機構急慢分治服務流程,建立健全分工協作機制,暢通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康復醫院和護理院等慢性病醫療機構之間的轉診渠道,形成“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的合理就醫格局。制定常見病種出入院和雙向轉診標準,實行報銷比例差別化,積極推動慢性病患者、康復期患者向下轉診。運用信息技術等多種手段,實現不同級別和類別醫療機構之間有序轉診,重點暢通向下轉診渠道。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公立醫院藥品采購和使用的銜接。
推廣:“醫聯體+全科醫生”模式
全面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以老年人、慢性病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孕產婦、兒童、殘疾人等為重點人群,逐步擴展到普通人群。2017年,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0%以上。在城市全面推廣“醫聯體+全科醫生”模式,開展含中醫藥服務在內的簽約服務,探索提供差異化服務、分類簽約、有償簽約等多種簽約服務,滿足居民多層次服務需求。到2020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基本全覆蓋。
鼓勵:社會力量投資醫療行業
鼓勵社會力量以出資新建、參與改制等多種形式投資醫療行業,增加醫療服務供給,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最大限度放寬社會辦醫的規劃限制,社會資本舉辦康復、醫養結合、護理院等機構,實行非禁即入。積極發展健康服務業,支持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醫療機構。舉辦中醫診所,將相關信息報所在地區縣級中醫藥管理部門備案后即可開展執業活動。
優先支持社會資本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鼓勵發展兒科、精神科、老年護理等專科醫療機構,支持與公立醫院錯位發展。非公立醫療機構與公立醫療機構在醫保定點、職稱評定、等級評審、技術準入、科研立項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完善: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
在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的基礎上,采取降低起付線、提高報銷比例、合理確定合規醫療費用范圍等措施,提高大病保險對困難群眾支付的精準性。全面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工作,在做好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醫療救助基礎上,將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低收入救助對象及因病致貧家庭重病患者納入救助范圍,發揮托底保障作用。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