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XA制造工程師是一款集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于一體的CAD/CAM軟件,在該軟件的支持下,可以對復雜零件進行自動編程,其編制程序的過程一般分為4個步驟:1)CAD造型設計;2)刀具軌跡生成及刀具軌跡仿真;3)后置處理,生成G代碼;4)傳輸至數控機床進行加工。為了幫助初學者理解學習自動編程的過程,本文以奔馳車標自動編程為例進行闡述。
奔馳車標加工圖如圖1所示。三角星平面輪廓內接圓直徑為90mm,三角星實體鑲嵌于直徑為100mm,深度為12mm的凹坑中,三角星中心頂點距凹坑底面11mm,毛坯尺寸為120mm×120mm×24mm,材料為鋁。應用軟件采用CAXA制造工程師2013R2版。
圖1 奔馳車標加工
1 CAD造型
1)單擊零件特征樹的“平面xy”,選定該平面為草圖基準面,繪制正方形,長為120mm,寬為120mm,中心定位。
2)單擊特征生成中的拉伸增料,在彈出的對話框中輸入深度值24和拔模角度值0,并向z軸負方向拉伸,單擊“確定”按鈕。
3)再次單擊零件特征樹的“平面xy”,選定該平面為草圖基準面,以坐標系原點為圓心,繪制φ100和φ90mm的圓。
4)單擊特征生成中的拉伸除料,在彈出的對話框中輸入深度值12和拔模角度值0,并向z軸負方向拉伸,單擊“確定”按鈕。
5)繪制三角星的平面輪廓線。以O為中心,繪制1個直徑為90mm的圓內接正三角形,用直線連接此三角形的各頂點到圓心,刪除三角形的3條邊,分別作已知直線與該直線夾角為12°和-12°的直線,用裁剪和刪除命令刪除多余的線段。
6)構造三角星的空間線架,如圖2所示。在三角星的高度方向上構造1個點,坐標為(0,0,-1),使用直線命令,立即菜單選項設定為“兩點線”、“連續”和“非正交”,分別連接三角星的各頂點與空間構造點。
圖2 三角星的空間線架
7)三角星曲面生成。通過“邊界面”生成曲面,將立即菜單設定為“三邊形”,用鼠標左鍵拾取每個角相鄰的2條直線和角對應的直線,共生成6個曲面。三角星曲面如圖3所示。
圖3 三角星曲面
8)生成三角星輪廓平面。用鼠標單擊曲面工具欄中的平面工具按鈕,從特征樹下方的立即菜單中選擇“裁剪平面”。用鼠標拾取直徑為100mm的外輪廓線,若拾取不到,單擊相關線,立即菜單選項為實體邊界,用鼠標左鍵單擊實體拉伸生成的凹坑輪廓。
9)將曲面轉化為實體。單擊特征生成中的曲面裁剪除料,生成實體。用鼠標拾取已有的各個曲面(三角星曲面和輪廓平面),并且選擇除料方向,沿+Z方向,單擊確定。利用“隱藏”功能將曲面隱藏,單擊并選擇“編輯”菜單中的“隱藏”,用鼠標從右向左框選實體,單擊右鍵確認,實體上的曲面就被隱藏了。生成的奔弛車標加工圖實體效果如圖1所示。
2 生成刀具軌跡
奔弛車標的整體形狀是較為平坦的,因此,整體加工時選擇等高線粗加工,精加工時選用曲面區域加工。
1)采用等高線粗加工功能生成粗加工軌跡。參數設置中加工余量為0.5mm,層高為3mm,層數為4,主軸轉速為600r/min,切削速度為200mm/min。采用φ10mm的立銑刀。拾取曲面采用鼠標左鍵單擊整個車標實體,右鍵確認的方法;拾取輪廓采用鼠標左鍵單擊φ100mm的輪廓線,右鍵確認的方法,生成粗加工軌跡。
2)用曲面區域精加工功能生成精加工軌跡。走刀方式為平行走刀;刀具選擇R5的球頭銑刀;拾取曲面為整個實體;拾取輪廓為φ100mm的輪廓線;拾取島嶼及拾取干涉曲面不存在,一律按右鍵確認,最后生成精加工軌跡。
3 后置設置及生成FANUC 01系統數控銑床G代碼
1)點擊后置處理中的后置設置,雙擊Fanuc,在彈出的界面中,對照FANUC 01指令,修改一些設定。
2)點擊后置處理中的生成G代碼,根據提示,左鍵拾取對應的粗加工軌跡,按右鍵確認結束,生成奔馳車標粗加工軌跡;同理,可生成精加工軌跡代碼。將粗加工和精加工分別保存為2個文件名。
4 機床加工
初學者學習CAD/CAM,建議不要直接導入機床去加工,可先借助上海宇龍數控仿真軟件導入上述程序,以檢驗其加工的正確性。如果代碼程序在上海宇龍數控仿真軟件下加工成功,如圖4所示,就可以導入機床進行實際加工了。
圖4 字龍仿真加工
5 結語
對于復雜的零件,其自動編程原理基本相同,只要能生成合理的加工軌跡,就能自動生成數控加工程序。自動編程可大大減輕編程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效率;同時,解決手了工編程無法解決的許多復雜零件編程問題。本文所述的車標圖案加工方法為初學CAM軟件的相關人員實現數控銑床加工提供了參考。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