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高歌猛進,全年銷量預計將達到22-25萬輛,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汽車行業歡欣鼓舞。然而,高速增長背后的隱憂一直都揮之不去,隨著2016年補貼再次退坡,高增長能否持續越來越引起業界關注。
由于節能減排壓力與日俱增,過去幾年,政府大力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提供高額補貼并減免相關稅費,同時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在對燃油車限行限購的同時,對新能源汽車則是一路綠燈,新能源汽車因此才大行其道。可以說,政府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新能源汽車需求。但在補貼不斷退坡的背景下,這種需求的可持續性一直存疑。
再過幾天,2016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再次退坡,這意味著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兩個引擎中的一個推力也越來越小。
2016年,純電動乘用車的補貼標準從純電續航里程80公里提高至100公里,同時補貼額度進一步降低:
*2013-2015年享受補貼的純電動乘用車最低續駛里程為80公里,2016年提升至100公里
除了乘用車以外,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專用車、貨車的補貼也相應下調。另外,除燃料電池汽車外,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2017-2018年的補貼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20%,2019-2020年補貼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40%。
舉個例子,目前市場上比較受歡迎的續航介于150公里和250公里之間的純電動轎車明年可以享受9萬元補貼(中央和地方各4.5萬元),但到了2019年,就只有5.4萬元了。
比較樂觀的觀點認為,中國確定了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500萬輛,現在的空氣質量越來越惡劣,節能減排壓力山大,政府一定會想各種辦法完成新能源汽車推廣目標。即使不考慮節能減排,僅僅為了讓中國汽車工業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也不會半途而廢。
但不可否認的是,補貼減少肯定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在這種情況下,車企要如何說服消費者選擇新能源汽車呢?
上汽集團有關人士向《電動汽車時代》表示,上汽通過兩方面措施應對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
一是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水平,縮小與傳統燃油汽車的技術差距,讓新能源汽車的性能接近甚至超過傳統汽車,通過可靠的產品打消用戶的顧慮。
二是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能力,創新商業模式,通過擴大產銷規模來降低成本,減輕用戶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購置成本。
《電動汽車時代》認為,實際上,長期維持高額補貼才是難以持續的。中國政府每年需要花費數千億元對新能源汽車進行補貼,長此以往財政壓力巨大,而且還會讓車企形成依賴心理,導致主動降成本的動力不足。即使成本降下來了,但由于高額補貼,也會制定虛高的售價。
另外,新能源汽車消費環境越來越成熟在一定程度上會抵消補貼退坡帶來的不利影響。經過幾年推廣,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已經有一定程度了解,新能源汽車的優點逐漸為人所知,消費者最關心的充電難的問題也隨著充電設施不斷增加而逐步解決。一些傳統燃油車車主在開上了新能源汽車之后,都喜愛上了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那些已經擁有一輛燃油車的車主,日常上下班開電動汽車,長途用燃油車,兩種車互為補充,既節能又環保。
上述上汽人士表示,汽車工業從傳統內燃機到以電力驅動為主的新能源汽車的轉型在全球都是大勢所趨。上汽發展新能源汽車不僅是為了完成政府制定的推廣目標,更是要借助政府提供的市場環境,通過不斷研發和生產,掌握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實現可持續發展。既然補貼退坡是大勢所趨,就要積極應對。
上汽研發新能源汽車已有將近十年時間,從最初的混合動力技術開始,經過長期技術積累,上汽目前已經掌握了新能源的核心技術——電池、電機和電控。在國內眾多車企中,是首家在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氫燃料電池技術三條技術路線均擁有領先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
上汽自主開發的電驅動單元EDU可與豐田的THS(ToyotaHybridSystem)和通用的Voltec技術想媲美,是全球三大最先進的混動技術之一。EDU技術已經申請了147項專利,其中有30項專利已獲得授權,6項國際專利中也有2項獲得了授權。
EDU電驅動單元有純電、并聯、串聯、制動能量回收、行車充電、怠速充電等8種模式,可根據不同工況進行切換。
上汽自主研發的BMS電池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完全充放電次數2000次。此電池組經過美國UL安全認證,并通過僅次于核潛艇級別的防塵、防水民用最高級別IP67認證,完全不需要擔心雨季、高原等一系列復雜氣候、地理環境。同時還有高壓電防護系統,能夠提供高壓觸電保護、車輛碰撞斷電保護、高壓部件防水保護、高壓漏電絕緣保護等,確保電池安全。由于有先進的BMS電池管理系統,上汽承諾其鋰電池在5年10萬公里質保期內衰減率不超過20%,8年12萬公里衰減率不超過30%。上汽集團副總裁王曉秋非常自信的表示,上汽的新能源核心技術已經做到了全球領先,沒有幾家車企能夠擁有上汽擁有的新能源核心技術。
在產品布局方面,上汽已經推出了純電動汽車E50、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e550和e950也即將推出。產品覆蓋從A00級到B+級車市場。未來,上汽還將推出插電式混動SUV,明年也會有更多新能源車型投放。
榮威E50是在純電動汽車專用平臺上開發而來,在電機、電池的布置和車身的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了整車性能和人機工程之間的平衡,兼顧車內空間和整車性能。
榮威E50裝配上汽自主研發的永磁同步驅動電機,最大功率52kW,峰值扭矩155Nm,最高時速130公里,勻速工況下續航里程220km,歐洲NEDC工況下有效續駛里程為170公里,可以滿足中國絕大多數城市車主的用車需求。
插電式混動車榮威e550是目前國內插電混動車領域最暢銷的車型之一,11月銷量達到1207輛,今年累計已銷售9100輛,預計全年將突破1萬輛。
這款車搭載1.5lVTI-tech汽油發動機、ISG啟動發電一體機、TM牽引電機三核動力,綜合最大功率147kW,綜合最大扭矩高達587Nm,動力性能媲美同級別2.0T發動機,百公里綜合油耗低至1.6L,既節能又環保,同時還兼顧駕駛樂趣。
榮威e550的純電續航里程達到60公里,日常市區內通勤完全沒問題,綜合續航里程達到600km,跑長途也沒有里程焦慮。
榮威e950是自主品牌首款新能源中高級轎車,外觀大氣沉穩,內飾精致,2.837米的軸距營造出寬敞的乘車空間,非常適合高端人士。這款車搭載11.8kWh三元鋰離子電池組,純電續航60km,混動模式下綜合續航里程達到600公里。“藍芯”+“綠芯”的雙動力組合可爆發687N·m的最大耦合扭矩,百公里工況油耗僅為1.7L,兼具駕駛樂趣和節能環保。
《電動汽車時代》認為,補貼退坡是大勢所趨,也有利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健康發展,從市場競爭角度來看,補貼退坡也能加速優勝劣汰,讓真正有競爭力的好產品脫穎而出。對于車企來說,只有不斷提升技術水平、降低新能源車型成本和價格,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