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換人”之風正在吹遍制造大地,東莞的企業開始嘗到機械化發展的“甜頭”。“機器換人”產值提高的背后,是對電力需求和保障要求的提高。為此,東莞供電局做強主網、做精配網,將優質電能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千家萬戶,為企業提供充足可靠的電力供應。僅2015年,東莞供電局就投入4 .47億元解決配網重過載的問題,占全年配網投資的57.45%,切實解決了部分鎮區用電需求激增的問題。其中,“中國毛織名鎮”大朗鎮可謂從中獲益頗豐。為解決配網重過載、保證東莞經濟穩增長和用電負荷增長的需求,“十三五”期間,東莞供電局將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配電網自動化的覆蓋率及配網可轉供電率為核心,重點解決電網卡脖子、電能質量比較差的問題,提前安排項目實施計劃,加大配網投資項目的儲備。
電力助力大朗加快“機器換人”
“以往,一個工人只能操作一臺手搖橫機,實現機械化后,一個人可操控6- 8臺數控織機,如果趕上生產的高峰期,實行三班倒,數控機可24小時不間歇運作。”東莞市毛紡織行業協會一名負責人這樣說。
早在2005年,大朗一些毛織業開始試水機械化生產,2010年,大朗鎮政府出臺了獎勵辦法對企業購買數控織機進行獎勵。數控機開始在大朗鎮大規模引進,極大提高了毛紡織的生產效率。
嘗到機械化發展的“甜頭”后,近幾年來,數控機在大朗得到普及,近期當地政府再次制定出臺扶持政策,安排2億元財政資金資助企業,有力地推動東莞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的發展及實體企業的轉型升級。
目前,大朗鎮擁有數控織機總量已超過4萬臺,工業總產值由2009年的120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190.6億元,整個毛織產業集群毛衣年銷售量超過12億件,其中在大朗集散的超過8億件。而工人卻由最高峰的約15萬人減少到現在的9萬人。
10年間用電量突飛猛進
朗毛織業機械化的轉型升級帶來了用電量突飛猛進的增長,除數控機的日漸普及外,近兩年來毛織業也由燃料鍋爐改用電燙爐,目前大朗4000多家毛織企業基本實現了電燙爐的更替。
10年間,大朗鎮的年用電量由原來的12 .2億千瓦時增長到現在27.94億千瓦時。東莞供電部門通過以大換小、新增線路等方法,解決重過載配變,為毛織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源源不斷、穩定可靠的電力。
“這10年中,大朗毛織業機械化的轉型升級帶來了用電量突飛猛進的增長。”東莞市大朗鎮供電分局營業部主任葉智德介紹說,增長幅度最快的時間段在2010年、2011年兩年,全鎮毛織業大規模應用普通數控機。此外,近兩年毛織業企業將原來的燃料鍋爐改用電燙爐,用電量再次大增。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