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一周已過,在這閑暇的周末,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本周新能源汽車圈發生了哪些“趣事”吧!首先,本周的焦點當屬新能源汽車積分制,據知情人士稱,中國新能源汽車積分政策將延后一年至2019年開始實施;其次,安徽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明年上半年前核發;電池企業超3/4不符新國標。在企業方面,雷諾日產與東風新設立合資公司;漢能與奧迪聯手研發電池技術。在政策方面,北京2020年實現平原地區半徑5公里內的充電網絡等更多行業要聞。
要聞:
安徽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明年上半年前核發
安徽省會合肥將于今年年底前,啟動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核發試點工作,其他市也將于明年6月30日前啟動核發工作。為方便新能源汽車通行和使用,安徽省還將制定出臺新能源汽車充換電收費、停車位投放及停車費用減免等政策,建立充電基礎設施的道路交通標識體系和規范。從2018年起,合肥、蕪湖新增的巡游出租車將100%使用新能源汽車,蚌埠、滁州、馬鞍山、銅陵、安慶比例不低于50%,其他市比例不低于30%。
2020年東莞4萬輛新能源汽車上路
近年來,東莞正在快速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而與之配套的充電樁市場也成為企業爭奪之地,不少莞企紛紛入局,加速布局充電樁市場。而日前印發的《東莞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市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4萬輛以上,重點保障新能源汽車在公交、公務、私人等領域的推廣應用。
2017上半年新能源A00車型銷量達75982輛
1-7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顯示,最暢銷的前三款車型分別為:知豆D2累計銷量22489輛,北汽EC系列累計銷量22007輛,比亞迪E5累計銷量13084輛。其中知豆D2和北汽EC都屬于A00級的乘用車型。據相關數據統計,2010年時,A00級燃油轎車的年銷量一度達到73萬輛,至2016年年銷量已降至約20萬輛。那在新能源市場又何以如此暢銷呢?其中主要在于,一方面從購車需求的出發點來看,消費者選購燃油車的目的是覆蓋家庭和個人共同需求,最大化地滿足整個家庭的日常需要,因此即便是年輕人購車,起步就是A級甚至是SUV了;新能源汽車沒有牌照限制,又具有不限行的優勢,同時新能源汽車為多數家庭的備用車輛,應用率一般不高,客戶對汽車性能要求也不高,因此具備價格優勢的A00級車型自然成為首選。
新能源汽車積分政策將延后一年實施
中國新能源汽車積分政策將延后一年至2019年開始實施,接近工信部的人士向記者確認上述消息。另有知情人士稱,2019年和2020年新能源積分比例保持10%和12%不變,平均油耗積分按計劃于2018年實施。早在2016年9月22日,工信部就發布了《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雙積分政策),計劃于2018年開始實施,對車企平均油耗積分和新能源汽車積分均作出硬性要求。新能源汽車積分方面具體比例是:從2018至2020年,車企銷售車輛中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分別為8%、10%和12%。新能源汽車積分的具體計算方法是,每輛純電動汽車依據續駛里程不同可積2-5分,每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積2分。
電池企業超3/4不符新國標
從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獲悉,在其統計的106家電池企業中,符合新國標的動力電池企業僅有25家,占比不足24%;在282種電池尺寸規格產品中,符合新國標規格的有18種,占比僅達6%。
72款車型入選8月上海新能源車備案目錄
8月31日,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布了2017年8月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備案信息表,據統計,進入本次備案信息目錄的共有72款車型。其中共有54款新能源乘用車,18款新能源商用車。
企業:
雷諾日產與東風新設立合資公司 共同開發純電動汽車
8月29日,雷諾日產與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成立一家新的合資公司,公司名稱為“易捷特新能源汽車(eGT)”。在出資比例方面,東風為50%,雷諾和日產各出資25%。據悉,新的合資公司計劃選址在湖北省十堰市,預計2019年開始生產新款電動汽車,并形成年12萬輛的產銷規模。首款車型是具備智能網聯功能的全新電動汽車,基于雷諾-日產聯盟的A級SUV平臺,新電動汽車將由聯盟和東風集團共同開發。
漢能與奧迪聯手研發電池技術
近日,漢能宣布,集團旗下美國全資子公司阿爾塔設備公司(Alta Devices)與德國奧迪汽車股份公司簽訂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合作開展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發項目。具體合作內容包括,雙方計劃于2017年年底合作推出首輛集成薄膜太陽能全景車頂的奧迪原型樣車,同時薄膜太陽能電池產生的電量為車內空調系統或座椅加熱器等供電,其效率的提升會直接延長車輛的行駛里程。
中信重工收購天津松正電動汽車52.38%股權
中信股份8月29日晚間公告,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8月28日收到中國中信有限公司下發的《關于同意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收購天津松正公司的批復》(中信有限﹝2017﹞109號),同意公司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天津市松正電動汽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52.38%股權。
財報:
中通客車: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78.9%
8月29日,中通客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2017年半年度報告稱,上半年,公司累計銷售客車6282輛,實現銷售收入22.79億元,凈利潤6,156.76萬元,分別同比下降20.56%、42.42%、78.90%。據介紹,2017年上半年,受到國家新能源政策調整影響,客車行業出現大幅下滑,處于低迷態勢。根據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數據,上半年客車行業6米以上客車銷量,同比下降28.5%。面對行業下滑的不利形勢,公司以新能源客車為重點,實現海外市場、物流車、旅游團體車、傳統公路客車、校車的多點突破構建“一優多強”業務新格局。而根據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數據顯示,公司大型客車、校車以及海外出口市場有不同程度提升。公司新能源客車銷量在行業內仍排名靠前,但同比下降幅度較大。
東風汽車集團上半年營收576.85億元
8月28日,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2017年上半年財報。報告顯示,東風汽車集團上半年實現收入576.85億元,同比增長1.0%;凈利潤70.37億元,同比增長4.2%。東風汽車集團方面稱,公司收入增加主要是商用車市場表現超預期。據財報披露,今年上半年,得益于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業務增長,東風汽車集團商用車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為201.35億元)增長48.7%至299.49億元。而乘用車受制于東風標致雪鐵龍銷售有限責任公司收入減少,上半年銷售收入由去年同期的357.9億元,減少96.3億元至261.6億元,降幅約為26.9%。
北汽: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59.12%
8月28日,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2017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收入667.3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6.09%;股東凈利潤同比減少59.12%至9.86億元。據悉,股東凈利潤減少是由于北京品牌的凈利潤(含投資收益)由上年同期的3.98億元減至期內的凈虧損32.65億元,與北京品牌相關的收入由2016年上半年的116.70億元減至2017年上半年的84.24億元,同比下降27.8%。在新能源產品方面,北京品牌向市場投放EX260、EH300、EU4003款純電動新能源產品,進一步豐富了產品品系、并使綜合工況續航里程提升至360公里,進一步解決了客戶對純電動汽車的里程焦慮、繼續引領行業發展風向。
比亞迪上半年新能源車收入158億元 同比增長1.97%
8月28日,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2017年半年報,報告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50.38億元,同比增長0.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23億元,同比下降23.75%。據介紹,2017年上半年,受到補貼退坡和產品準入規則調整的政策影響,集團新能源汽車銷量于期內同比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在新能源汽車政策調整和市場競爭漸趨激烈的環境下,集團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再次奪冠,繼續保持于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先地位。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比亞迪2017年上半年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市場份額約19.5%,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的市場份額約21.7%。
上汽集團:上半年凈利潤近160億元增6%
8月30日,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2017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3964.06億元,同比增長12.8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9.58億元,同比增長5.96%。上汽集團稱,公司經營業績再創同期最好水平。在電動化方面,公司啟動了電動車專屬架構的開發,第二代EDU電驅變速箱項目按計劃推進;啟動實施先進動力電池和電池管理系統、IGBT芯片等合資合作項目,進一步完善在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上的布局;榮威950燃料電池轎車完成國家創新工程重大項目的驗收,商用車EV68燃料電池寬體輕客項目開發工作加快推進。
福田汽車:上半年凈利潤1.02億元 同比下降31%
8月31日,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2017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29.34億元,同比增長17.7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2億元,同比下降30.79%。報告中提到,純電動汽車受補貼政策影響,銷量下滑較嚴重,實現銷量239輛,同比下滑85.14%。福田汽車稱,下一步將針對市場業務需求和新能源政策調整,提升市場競爭力。
政策:
北京:2020年實現平原地區半徑5公里內的充電網絡
8月20日,北京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的實施意見》。該意見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適度超前、布局合理、管理規范、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圍繞電動汽車充電需求,形成全市平原地區平均服務半徑小于5公里的充電網絡;建立較為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制度體系,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充電服務市場;形成可持續發展的“互聯網+充電基礎設施”產業生態體系,為電動汽車用戶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務。
鎮江市2017新能源汽車地補出爐
鎮江市財政局鎮江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8月25日印發了《2017年鎮江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地方財政補貼實施細則》通知。根據通知,申請補貼對象為2017年全市范圍內新能源汽車購買者和公共服務領域充電設施建設運營單位。以財政性資金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地方財政不予補貼。對公共服務領域充電設施建設運營單位按充電樁充電功率給予補貼,交流充電樁每千瓦400元,直流充電樁每千瓦600元。單個充電站或充電樁群的補貼總額不超過50萬元。
新能源冷鏈車要火 交通部發文鼓勵冷鏈物流大發展
交通運輸部8月24日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冷鏈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進消費升級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力挺冷鏈物流行業發展。《實施意見》指出,鼓勵新能源等節能環保冷藏保溫車型在冷鏈物流中推廣使用,提高冷鏈物流裝備的專業化、標準化、輕量化水平。
西安:到2020年電動汽車充電設施超過4.28萬個
西安市出臺了《關于規范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理的實施意見》,到2020年,全市新增集中式充電站167座,充電設施超過4.28萬個。對在西安市備案、建設完成、通過驗收并正式投用的新建充(換)電設施,給予充(換)電設施實際投資(不含征地費用)30%的財政補貼。
貴陽計劃今年建設5500個充電樁
貴陽市近期發布了《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完成2017年度建設目標的通知》,明確2017年度,貴陽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目標任務,保底目標是建設充電樁5500個;爭取目標是7000個。此外,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應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車場、社會公共停車場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的車位比例不低于10%。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