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市場化步伐,解決電動汽車“充電難”問題,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了《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明確提出,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1.2萬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萬個,以滿足全國500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1.2萬座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作為國務院辦公廳10月份印發的《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的配套文件,《指南》對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更為量化的指標,為進一步加快我國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大力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大力發展電動汽車,能夠加快燃油替代,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指南》測算數據顯示,到2020年全國電動汽車保有量將超過500萬輛,其中電動公交車超過20萬輛,電動出租車超過30萬輛,電動環衛、物流等專用車超過20萬輛,電動公務與私人乘用車超過430萬輛。
《指南》測算數據顯示,2015-2020年需要新建公交車充換電站3848座,出租車充換電站2462座,環衛、物流等專用車充電站2438座,公務車與私家車用戶專用充電樁430萬個,城市公共充電站2397座,分散式公共充電樁50萬個,城際快充站842座。
然而,與電動汽車充電需求相比,充電基礎設施在國內外均處于起步階段,且涉及城市規劃、建設用地、建筑物及配電網改造、居住地安裝條件、投資運營模式等多個方面,利益主體多,推進難度大。
對此,《指南》梳理了我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面臨的六大難題:首先,電動汽車產業尚處于發展初期,動力電池及充電等關鍵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不同技術方案對應的充電需求存在較大差異,增加了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的難度。
其次,充電基礎設施與電動汽車發展不協調,部分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布局不合理,設施通用性較差,都造成充電基礎設施的利用率較低。
第三,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難度較大。例如在私人乘用車領域,大量停車位不固定的用戶不具備安裝條件;對于具備安裝條件的用戶,存在業主委員會不支持和物業服務企業不配合的現象。
第四,充電服務的成熟商業模式尚未形成。在面向社會公眾的公共充電服務領域,商業模式探索處于起步階段,由于電動汽車數量少、設施利用率低、價格機制不健全等原因,充電服務企業普遍虧損。
第五,充電基礎設施標準規范體系有待完善,已頒布的部分技術標準未嚴格執行,造成不同品牌的電動汽車與不同廠商的充電基礎設施不兼容,充電便利性大大下降。
第六,部分地方政府對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的重視程度不夠,缺少配套支持政策,在城市建設及相關規劃中對充電基礎設施考慮不足。
“充電基礎設施數量的不足成為國內新能源汽車至今無法大規模推廣應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消除‘最后一公里’焦慮,已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關鍵因素之一。”崔東樹認為,進一步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是當前加快電動汽車推廣應用的緊迫任務,也是推進我國能源消費革命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只有大力發展充電基礎設施等相關配套設施,才能使得國家關于新能源汽車的各項扶持政策落到實處,加快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及技術進步。
科學預測目標明晰
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是電動汽車普及的重要保障。《指南》提出,根據需求預測結果,按照適度超前原則明確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目標。
《指南》明確,優先建設公交、出租及環衛與物流等公共服務領域的充電基礎設施,新增超過3850座公交車充換電站、2500座出租車充換電站、2450座環衛物流等專用車充電站。
同時,在居民區建成超過280萬個用戶專用充電樁;在公共機構、企事業單位、寫字樓、工業園區等單位內部停車場,建成超過150萬個用戶專用充電樁;在交通樞紐、大型文體設施、城市綠地、大型建筑物配建停車場、路邊停車位等城市公共停車場所,建成超過2400座城市公共充電站與50萬個分散式公共充電樁。
此外,在城際高速公路服務區,2020年之前形成“四縱四橫”(四縱:沈海、京滬、京臺、京港澳,四橫:青銀、連霍、滬蓉、滬昆)城際快充網絡,建成超過1000座城市快充站。
記者注意到,為了推動目標實現,《指南》提出,各地要將充電基礎設施專項規劃的有關內容納入城鄉規劃,完善獨立占地的充電基礎設施布局,同時要加大用地支持力度,簡化規劃建設審批,加大物業協調力度。
而此前在江蘇常州召開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成立暨建設經驗交流現場會上,國家能源局副局長鄭柵潔表示:“從地方政府層面來看,目前已有10個省市出臺了充電基礎設施的相關政策,有15個省市出臺了新能源汽車推廣方面的政策,希望其余省加快這方面的研究和政策力度。”
據鄭柵潔透露,國家能源局下一步要加大工作力度,重點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規劃編制和落實力度,做實做細規劃,明確年度實施計劃,落實責任主體,抓好組織實施,確保實現規劃目標;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和落實力度,各地和各有關方面要加深對政策的理解,準確把握并出臺支持政策,用好用活并落實政策;三是加大運營服務和管理力度,滿足用戶需求,各充電設施運營商要大力推進“互聯網 充電基礎設施”,提升充電設施運營服務質量;四是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氣氛。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