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作為清潔能源,在未來十余年甚至更長時期內,發展空間巨大。作為后來者,中國核電產業大有迎頭趕上之勢,這讓原來的領跑者三菱重工慌了。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三菱重工被夾在國際核電市場的三角關系中備受煎熬。本來,三菱重工是法國國有核工業巨頭阿海琺(Areva)集團重組的傳統合作者,不料半路卻被一支中國勢力“截和”。“面對巨大的中國市場和低廉的核電站成本,阿海琺開始慢慢倒向中國。”11月初,中法兩國簽署核能合作大單。
法國電力集團公司(EDF)首席執行官樂維(Jean-BernardLevy)、三菱重工社長宮永俊一、阿海琺集團總裁菲利普·瓦蘭(PhilippeVarin)
三菱重工的如意算盤
東漢末年戰亂,吳魏兩國相爭,誰也沒料到劉備默默發力,請諸葛亮出山,在西南自成一統,才有后來的三國鼎立。
日經報道描述了一個美麗的故事開頭:為了拯救阿海琺的“桃園三結義”——10月初的東京,在能俯瞰到皇居的一家酒店里,3個男人坐到了一起。他們分別為三菱重工社長宮永俊一、阿海琺集團總裁菲利普·瓦蘭(PhilippeVarin)、法國電力集團公司(EDF)首席執行官樂維(Jean-BernardLevy)。會談的主要議題是阿海琺的經營重組。
近年來,因面臨俄羅斯、韓國和美國企業的競爭,頭頂“全球最大核電反應堆制造商”光環的阿海琺經營陷入困境,2014財年(截至2014年12月)的最終虧損達到了創紀錄的48億歐元,超過其37億歐元的市值,預計虧損還將持續5個財年。
在法國政府主導下,阿海琺正將旗下的反應堆制造部門(ArevaNP)與鈾礦開采及提煉部門剝離,并計劃把多數股權出售給法國電力。早前法國媒體報道指出,法國在為重組后的阿海琺NP尋找亞洲投資者,當時未具名的政府消息人士透露,EDF將持有反應堆部門51%的股份,阿海琺則持有15%。
日經稱,與阿海琺合作了近25年的三菱重工,在會談中主動提出了收購剩余股權。
“為了在技術上互相幫助,最好建立資本關系。這份投資的回收可能性非常大。”10月30日,在三菱重工財報說明會上,宮永俊一終于漏出口風,點明了出資阿海琺的精妙一著。
由此看來這個比喻失當,應是“桃園三結利”才對。
不妨先看下阿海琺的虧損之路,元兇正是還在開發中的歐洲先進壓水堆核電站(EPR)。雖然壓水堆核電站具有運營效率高、使用壽命長的優點,但故障頻發,導致工程預算倍增。而法國國內的核電站開工在“3·11海嘯地震”后,由于多種原因大幅推遲,賬面持續虧損。
宮永之所以敢于投資阿海琺,如意算盤之一,就在于“Atmea1”。Atmea1是指結合阿海琺NP和三菱重工技術的1100兆瓦中型壓水堆(PWR),目前已在土耳其獲得了4個機組訂單,與越南的購買談判也在進行當中。龐大的新興市場在召喚,三菱怎能視而不見?
另一個原因便是阿海琺的廢堆工藝和技術具有深厚積淀。日本核電站已運行了40多年,機組陸續進入廢堆階段,但三菱重工的廢堆經驗尚不足。宮永將日本國內的廢堆業務視為核電產業的新商機,攜手擁有技術優勢的阿海琺,更為順風順水。
中法“意外”攜手,讓三菱詫異
然而,宮永沒有猜中故事的結局。他在財報說明會上的話音剛落,11月2日,中法核能合作的消息傳遍了業界。
據法國總統府的聲明,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法國總統奧朗德的見證下,中法兩國當天就核廢料回收簽署了一項工業合作協議,價值可能高達2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400億元)。
此外,據陪同奧朗德訪華的一名官員稱,中國核工業集團(CNNC)將可收購阿海琺的少數股份,參股數量和價格未定。
可是,早早出發的三菱卻還未簽署任何具體文件。
日經特別提到了阿海琺總裁、“中國通”菲利普·瓦蘭,指瓦蘭和法國政府對日本和中國巧妙地使用了“兩副面孔”,希望左右逢源。在爭奪新興國家市場時,阿海琺同時看中了Atmea和價格低廉的中國設備。此外,在法國國內近60個核電機組進行設備升級和維修時,因為“高安全性和高品質”,阿海琺仍保留了與三菱重工合作的空間。
當然,三菱重工也并非只能原地干等阿海琺回頭。10月,三菱重工宣布與法國ENGIE集團(原法國燃氣-蘇伊士集團)進行一攬子合作。拉攏ENGIE,加入三菱重工在土耳其參與的核電站項目,可謂是宮永的后著,或曰“備胎”。三菱一名高管說得清楚:“假如與阿海琺的關系破裂,在國際核電市場中將與ENGIE攜手”。
稱中國草船借箭:擔心日本技術外流
在全球新建的約70個核電機組中,中國就占了40%左右。巨大的中國核電市場,法國當然希望參與其中。此外,中法的核電合作也在激流勇進。法國電力與阿海琺在中國廣東臺山核電站1、2號機組中的歐洲壓水反應堆早已在開工建設。
10月,法國電力EDF跟與中國廣核集團(CGN)達成投資協議,聯合建造英國欣克利角核電站,并共同推進塞茲韋爾C(SZC項目)和布拉德韋爾B(BRB項目)兩大后續核電項目,其中布拉德韋爾B項目擬采用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
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的研究主管村上朋子指出,“(三菱重工)已無法改變日中共同出資阿海琺的局面”。
如果中日企業共同參與,三菱重工和日本政府最擔心的就是反應堆容器、蒸汽發生器和冷卻系統等的技術外流。報道還對西屋電氣的技術流失“教訓”老調重彈。2006年,東芝收購了美國核電巨頭西屋電氣。希望積極開拓中國市場的西屋,毫不吝惜地將“AP1000”反應堆的技術出口中國。
中型的Atmea1型反應堆與大型的歐洲壓水堆不構成競爭關系,但與中國“華龍一號”的功率基本相同,將產生正面競爭。
在日方看來,華龍一號在安全性等方面跟日本技術相比差距不小,但英國東部的布拉德韋爾核電站已決定采用華龍機組,直接進入了歐洲發達國家市場,走在了其引以為豪的Atmea1前面。在11月,華龍也接到了來自阿根廷的訂單。
盡管在爭奪市場上連輸幾局,日本能源專家還是認為華龍并無太多技術優勢。專家不無酸意地指出,“華龍一號”的最大優勢是造價低廉,僅為Atmea的一半。三菱重工的一名高管更是臆測稱:“作為獲得中國資金的交換條件,中核集團當然希望獲得阿海琺的技術提供。除此之外,中國對Atmea的技術也是虎視眈眈”。
“華龍一號”使用的是自主三代核電技術。但作為競爭對手,日本東芝旗下的西屋電氣一名資深技術員表示,華龍不僅使用了俄羅斯技術,“還利用了阿海琺的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三菱重工是日本工業裝備出口的重要一環,被安倍政府寄以增長戰略核心的地位。要知道,近年來日元匯率的大幅下跌,卻并未對日本出口產生重大推動作用。今年第三季度,日本貨物出口僅增長1.9%。
“如果繼續沉默的話日本將被中國橫掃。日本不得不重新制定核能戰略。”日經這樣援引前國際能源署(IEA)總干事田中伸男的話。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