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23日電 什么是工業4.0,德國又是如何推進工業4.0?今天在中國互聯網+開放合作大會上暨第三屆中國智慧城市高峰論壇上,德國《工業4.0》主編烏爾里希·森德勒介紹了德國工業4.0的發展情況。烏爾里希認為,德國工業4.0是一個串聯研發、生產、服務等各方面的戰略規劃。
圖為德國《工業4.0》主編烏爾里希 森德勒。新華網發 郭小天攝
縱觀世界四次工業革命的發展歷史,從第一次的蒸汽機的發展到今天大數據和物聯網的發展,每次工業革命之間的時間越來越短。烏爾里希認為,這說明數據會推動工業革命的發展越來越快。而這一次的革命正是工業4.0。
德國工業4.0項目的面孔,在烏爾里希的介紹下逐漸清晰。德國非常重視科技和互聯網方面研發的投入,在過去的十年間,德國的工業投入基本上沒有減少的,始終維持在20%到22%之間,而美國只有德國的一半。
在2011年和2012年期間,德國的一家智庫機構向德國政府以及相關的企業家提出了在德國建立工業4.0的項目。2013年,德國議會上提出要將德國工業4.0設置成為高科技戰略的核心。2015年。德國經濟與能源署的領導擔任了德國工業4.0的領導。
烏爾里希認為傳統的工業程序是由研發、研制、測試、生產、運營組成的,然而在每個環節之間都有缺口,并不是一條完整的鏈條。為了彌補傳統工業當中不同環節間的缺口,在第三次工業革命時,德國的一些企業和協會創造了產品生命周期的管理系統,以及制造系統、服務系統,希望借此彌補缺口。德國工業4.0這樣一個項目就是通過大數據和相關高科技的發展,在研發、生產、服務方面提供這樣一個所有的環節全部串聯起來的服務和戰略規劃。
烏爾里希以一款德國工業4.0產品形象的說明了什么是工業4.0——價值1萬美元的自行車數據模型的生產過程并不是一個單項循環,并不是產品給消費者之后就沒有數據提供給生產者、銷售者和研發者。在德國工業4.0生產過程當中,這樣一個產品生產之后數據保留給研發者,他們可以通過相關的應用傳輸到生產者和研發者,進而由生產者和研發者向用戶提供更好的性能和服務。
烏爾里希還介紹,在德國工業戰略計劃當中有一個基于傳統的模型而構建的微型模型。通過根據需求來不斷的設定產品的功能,設定相關的物流的解決方案,最終獲取新的產品。
烏爾里希用物聯網、大數據、云這三個概念,闡釋其與工業4.0的關系。
在1995年的時候,由互聯網連接起來只有5.7%的人,到2005年的時候,全球15%的人都通過互聯網連接起來,到了2015年,75%的人通過互聯網聯系起來。除了連接人,物聯網還將傳統機器連接起來。此外,除了連接,物聯網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創造價值。
烏爾里希認為,工業4.0比大數據更重要。大數據有容量大、速度快以及多樣性豐富三個特點,對于高科技產業、物流業以及消費者的消費非常重要。但是在工業中,不一定所有的數據都有價值,大量的、海量的數據需要得到有效的控制。
關于云服務,烏爾里希認為,誰擁有大數據非常值得思考,網絡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云”可以幫助工業4.0,但是產品本身更加重要。
不僅德國提出了工業4.0項目,2014年美國成立工業互聯網聯盟,英國也發布了英國工業2050的戰略。今年中國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的國家戰略規劃,烏爾里希認為,中國在新興產業和新興項目的發展空間非常大。同時,技術領域是德國的優勢,而中國有充足的研究人員和專業人員,中德之間可以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工業4.0的發展。
(審核編輯: 智匯先鋒)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