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關于機器人產業發展的講話精神,積極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我國機器人技術與產業的跨越發展,2015-2016年,經國務院批準,北京市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科學與技術協會共同主辦了兩屆世界機器人大會,大會聚集了全球專家智慧、集結了世界頂尖企業、展示了最新科技成果,對我國機器人領域的創新創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第三屆世界機器人大會于2017年8月23日至8月27日在北京舉辦,世界機器人大會智能制造人才發展論壇是世界機器人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24日在北京亦莊成功舉辦。
論壇由機械工業信息中心副主任劉功效,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原民革中央副主席何丕潔,全國政協委員、中華職教社副理事長蘇華等致開幕詞,主題演講聚焦智能制造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端應用型智能制造人才校企合作培養方案、智能制造若干建設等內容。
機械工業信息中心副主任劉功效
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原民革中央副主席何丕潔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職教社副理事長蘇華
當前我國制造業人才背景:德國工業4.0大幕開啟,第四次工業革命熱潮席卷全球;中國制造2025規劃下,中國將由“制造”向“智造”升級;各地政府及企業國際合作以及制造業轉型需求迫切;智能制造人才缺口巨大,3000萬智能制造人才缺口亟待解決。
市場現狀:人才培養速度大大落后于產業發展速度;制造業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脫節;智能制造人才培養體系在中國尚屬空白。
圖為論壇現場
論壇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李寧圍繞“智能制造人才工作實踐與探討”首先發言,他提到目前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單一,復合型創新人才嚴重短缺,以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已被公認為新工業革命的重要驅動,同時對制造業人才生態也帶來革命性的改變,理應加強服務制造型人才的培養。
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副院長石勇提到“智慧發展,以人為本—中國制造2025人才發展戰略思考”,重點任務是推進制造業人才供給結構改革,貫通制造業人才系統培養渠道;加快實現產業和教育深度融合;提升與先進制造業相適應的關鍵能力和素質。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職業教育裝備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張利華提到《中國制造2025》關鍵在人才,基礎在教育,當前制造業人才總體發展形式有:制造業人才培養規模居于世界前列;制造業人才資源結構逐步優化;制造業人才聚集高地初步形成;制造業人才發展環境逐漸改善,總體要抓改革、強基礎、補短板、優環境。
本次論壇有邀請到國內外知名企業庫卡機器人(上海)有限公司中國區教育行業經理孫晶、德國FESTO集團中華區培訓部高經理高琪、德國SAP集團大學聯盟主席楊焜、博世力士樂中國教育培訓總監李信健等分別分享“智能制造中機器人的創新應用與復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從實際出發,構建智能制造實訓體系”、“SAP助力4.0時代下的企業創新人才培養”、“工業4.0概念與實現7個功能元素,價值流、生產管理系統與工業4.0的分工”。
同時出席本論壇演講的有: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科學與工程學院Michael Craig Heimlich,臺灣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黃漢邦教授,杭州技師學院邵偉軍院長,國家開放大學八一學院張一塵院長,北京德信合力咨詢有限公司何薇薇經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王至堯專家,提到職業教育解決人才缺口問題,高等院校與高職中職相結合培養復合型高級人才;《中國制造2025》需以“人才為本”,加快培養智能制造業人才,智能制造企業人才培養在制造業轉型升級中的作用重大,智能制造人才培養之路任重道遠。
圖為部分演講人合影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