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健康智能硬件分析監測用戶行為,利用大數據技術為居民進行健康咨詢,借助互聯網的力量改變“掛號難”問題。如今,互聯網公司與醫療的結合再度上升到專項病變研究之中。昨日,“百度-協和醫學院食管癌研究項目”在北京協和醫學院舉辦簽約儀式,雙方將合作開展食管癌研究。此外,百度公司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個人出資贊助3000萬元,用以此次項目中食管癌研究。
互聯網與生命科學聯手 百度大數據解決醫療問題
互聯網與生命科學聯手
此次簽約合作,雙方希望將協和的優質資源和百度的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全基因組測序技術結合,發現與中國人密切相關的食管癌早期診斷的標志物,為食管癌的早期篩查和診斷提供科學依據,并為食管癌藥物的研發提供靶標。
長期以來,中國食管癌發病率高居世界首位,據估算,全球50%以上的食管癌患者都在中國。由于缺乏早期診斷的標志物,大部分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加上缺乏有效的臨床治療藥物,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為10%左右。
李彥宏表示:“這次合作是互聯網技術與生命科學的一次聯手,是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醫學研究的一次嘗試。相信這樣的組合,不管是對中國的生命科學研究、還是對人工智能等互聯網技術應用領域的拓展,都是一次非常有價值的探索。我們相信科學技術的發展最終將造福人類。”
談及個人捐款3000萬元贊助此次合作研究項目的原因,李彥宏表示,“過去十幾年,我更多是在企業界和工業界,但我更希望推動科學界的發展,哪怕在短期內看不到什么回報。”
事實上,李彥宏對生命科學方面的研究一直很感興趣。在昨日的發布會上李彥宏透露,自己之前在華爾街當程序員時,還拿到了生命科學公司的offer。“計算機科學和生命科學的結合,會是未來我個人非常看好的大方向。”李彥宏演講時稱。
大數據填補生物信息存儲空缺
根據項目計劃,協和醫學院將采集并提供DNA數據,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百度將利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與協和醫學院一起對測序數據進行分析,找到哪些基因的突變會對疾病產生作用;最后協和醫學院再做實驗驗證,系統性地盡可能多地找到食管癌易感基因。
“基因測序產生的數據需要大量的存儲空間,測序后的處理和分析需要強大的計算資源,這些正是百度所擅長的。進一步講,百度在分布式計算方法與算法上有深厚的積累,會有助于測序后結果的比對等分析的效率與效果。”百度研究院副院長張潼告訴記者,百度將為大規模生物信息的存儲提供幫助,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引入,能夠加速生物信息的相關計算,為更精準有效地對食管癌基因變異進行對比提供了可能。
“腫瘤基因測序基本上幾百例樣本就算是比較大的了,上千例是沒有的,”北京協和醫學院分子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劉芝華教授表示,此次合作研究將對1500位食管癌患者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分析,在世界范圍內,如此大規模的基因測序分析亦為首次。
合作揭示百度醫療“野心”
相較顛覆而言,百度所做的更多是擁抱傳統行業,為傳統行業的互聯網化提供思維與平臺,探索新的增長模式和新市場,從而激發創新與創造。
醫療無疑是百度“連接3600行”戰略中最重要的垂直領域之一。今年年初,百度推出了醫患雙選平臺百度醫生,利用百度的定位技術,搜索技術及機器學習精確匹配的技術,讓每個人都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醫生。目前百度醫生上已經開通醫院近2000家,入駐醫生超過13萬人,日均預約量超過20000人次。百度還與國內醫療領域的權威機構301醫院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搭建移動互聯網醫療線上平臺,并推出“百度醫生”APP連接病人與醫療服務。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李彥宏帶來“全面放開掛號號源”的提案。百度總裁張亞勤在前不久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醫療業務其實就是互聯網 ,把互聯網的技術、商業模式,運用到傳統醫療行業里并結合起來,會產生相乘的效應。百度在改善中國固有的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提高用戶服務體驗的同時,為醫院和第三方醫療企業提供了新的服務模式和新的盈利增長點。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