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公司重大科研項目——工廠化智能化預制關鍵技術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其核心內容柔性預制課題通過驗收。
工程建設市場正處于寒冬期,如何通過技術創新找到突圍之路?工程建設公司柔性預制方案對于降本增效、實現裝備“智造”具有樣本意義。
謀局落子,下好市場寒冬下的一盤棋
工程建設公司快馬加鞭實施柔性預制課題,這背后意味深長。
面對持續低迷的國際油價和油氣消費需求增長緩慢的局面,一些海外石油公司大幅削減油氣投資規模,壓縮或推遲新增項目,放緩產能建設步伐。另一方面,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內原油和天然氣的需求放緩,石油工程市場快速收縮。
作為中國石油工程建設的主力軍,工程建設公司在加強管理、大力推進低成本發展戰略的同時,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
與一些國際領先的工程企業采用高智能設備進行深度預制相比,目前國內深度預制發展相對落后,絕大部分施工是在現場完成,一些零星的預制通常委托給現場附近的廠家。
“咱們10年培養出來一名高級焊工,人家用一個懂機器操作的小姑娘就能完成同樣的工作,速度快,質量高,成本低。兩家企業搶市場,結果顯而易見。”工程建設公司技術發展處處長王新正說。
王新正介紹,實施柔性預制能一舉多得:通過加快發展深度預制和模橇塊等裝備制造業務,實現預制廠與現場同步施工,提高效率;在一些環境惡劣或是政治動蕩的地區,員工在野外作業時間減少,提升安全保障;更關鍵的是,高精度的機器人代替現場人工作業,可降低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
以“柔”克“鋼”,攻克柔性預制大課題
“我們要做的不是簡單地把現場工作搬到預制廠去。”負責柔性預制課題的工程建設一建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薛金保向記者介紹說。
在薛金保看來,柔性預制能很好地解決蕭條的工程市場和不斷上升的人工成本之間的矛盾。所謂柔性,可以理解為靈活性。有別于以往一套流水線服務于某種特定設備或材質,柔性預制廠就像是變形金剛,可以服務于管道、鋼結構、加熱爐、容器、模橇塊,材質可以是碳鋼、合金鋼、低溫鋼、復合管材、不銹鋼等等。它將能助一建公司國內外項目一臂之力。
柔性也是這個課題最大的難點所在。“難點在于,要同時達到設備柔性、工藝柔性、產品柔性、軟件柔性和管理柔性等功能要求。預制不同產品的工藝不盡相同,產量規模不同,設備配置不同,各種設備如何布置,多種工藝如何相互融合,才能既具有兼容性又經濟合理。”一建公司具體承擔預制系統規劃任務的項目副課題長陳國柱向記者介紹說。
國內的很多設備兼容性達不到要求,課題組先后赴上海、新疆、南京等地調研,與國內專業廠家配合進行設備兼容性功能開發。改良過后的智能數控等離子切割機器人既能進行鋼結構切割,也能進行管材切割,相貫線切割機器人既可以從事切割下料,又能應用于焊接工作。這些設備既滿足柔性預制的要求,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
在借鑒以往項目預制經驗的基礎上,課題組經過反復研究論證,完成了預制工藝流程的設置,實現原材料自動切割、坡口加工、組對焊接、物流等全過程經濟合理、高效可靠。
柔性預制系統工藝流程 曾慶 制圖
機器人上崗,高智能帶來高效率
柔性預制車間70%以上的“員工”是機器人,它們都是當下中國最先進的下料、切割、焊接設備,在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組織”下“各司其職”。
相貫線下料機器人負責下料切割,數控“機械手”輕松一揮,相貫線的等離子切割一氣呵成,替代了原來需要由幾名工人協作完成的工作量,且切割精度從原來的1毫米提高到0.2毫米。
預制組對模塊負責各種類型管道的組對,原來五六個工人在現場手抬肩扛忙一天的工作量,現在十幾分鐘就完成了。
焊接機器人能按照設計要求完成各種類型材質和各種零部件的焊接。作為工程施工中含金量較高的專業,焊接通常是施工成本含量最高的一部分。一臺焊接機器人可以抵5名高級焊工,而且焊接質量不受人為因素影響,焊接合格率高,性能穩定。
這還只是開始。據了解,柔性預制技術只是工程建設公司大型工廠化智能化預制關鍵技術研究中的一項,此外還包括新型復合材料自動焊接技術、大型工廠化預制自動化辦公平臺及預制一體化網絡管理系統等。
“這種預制廠組建、運輸方便,既可以建設永久性預制廠,也可以形成移動式預制工作站開展預制。大型深度預制可以服務于工程建設公司國內外大項目,也可以成為獨立的業務,提升企業的創效能力。”主導這次科研攻關的工程建設公司黨委書記、技術委員會主任李利民對于柔性預制助力企業低成本發展充滿期待。
記者觀察:開往春天的列車
古都洛陽,一個以“世界領先”為目標的大型工廠化智能化預制項目正在加速實施中。
油價持續走低,石油裝備需求不振,發展智能制造被很多企業看作通過降低成本獲取更強競爭力的“鑰匙”。
智能制造的范圍很大,包括定位、經營、管理、人才等等,需要從企業戰略發展的高度去對待。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就是讓人才與產業共同“轉型”。
未來工廠里,“人+機器人”組合將是最普遍的勞動方式,企業需要能夠與機器人“共事”的人,即能夠獨立操作各種工業機器人的工人。因此,需要加強相關培訓,為人才提供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的平臺,讓人才隨著產業一起“轉型”。
此外,引進一項新技術或新產品能獲得競爭中的價格優勢,卻未必能夠保持這種優勢的長久性。殘酷的市場競爭下,低端、同質化的產品難逃被取代的命運,發展高端制造產業,做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產品,為客戶創造別人無法比擬的價值,才能打造對手難以復制和模仿的競爭能力。
“智造”轉型,就如一列開往春天的列車,前方生機勃勃,充滿希望,而道路艱難坎坷,但只要懷著對未來美好的向往和孜孜不倦的追求,走過嚴寒,春天就一定會到來。
相關閱讀
柔性預制是工廠化預制的一種,特點在于根據不同的工作負荷及生產對象選擇適宜的生產方式,把下料、組對、焊接、檢驗等工序施工自動化設備定型化和優化組合,推廣焊接機器人等先進技術應用,形成柔性搭配組合,提高設備利用率,減少現場施工工作量,降低施工成本。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