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行業是新興朝陽行業,它從一開始的不為人熟知,到至今的業內跑馬圈地、業外紛紛進軍,如此快速的發展,關鍵是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與推廣。
然而,也因為國家的大幅度補貼,出現了一些企業鉆法律法規的空子、大肆騙補的歪風邪氣。
有部分人士認為,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一旦離開了政策扶持,車企要靠自己拼市場時,有一個算一個,都走不了多遠。盡管這句話過于絕對,但目前市場的整體表現似乎在驗證這一說法。
隨著國家調查騙補行為、補貼政策的調整以及三萬公里標準的疊加,去年以來到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略顯低迷之態。而從已經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報的各家新能源車企來看,則普遍存在業績下滑的情況。
“騙補”后遺癥大爆發,新能源汽車行業需踏上規范化之路。
我們摘選出近期市場上存在爭議性的案例,并統計了工信部對12家涉及違規騙補的車企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的相關情況,以饗讀者。
1、蟹島大火不排除系人為,安凱客車站上風口浪尖
蟹島火災時間始發于5月1日,共有89輛電動大巴著火,該事件近日又惹爭議
8月9日,一家網絡新媒體發布消息稱,“蟹島新能源電動客車火災不排除系人為縱火。”該消息雖然有嘩眾取寵之嫌,且未獲證實就肆意傳播,后遭下架,但其短時間內即獲得較高關注度,表明業內依然密切留意該事件的進展。
據了解,當日下午,一家報社記者致電安凱客車董事辦咨詢此事,對方回應稱,安凱董事長被約談一事實屬無稽之談,并表示會在第一時間通過公告發布調查結論。
為什么一場大火激起千層浪,受到行業內外的熱切關注呢?
一是,大火燒掉的不只是幾十輛新能源汽車,更是8000多萬元的國家財政大額補貼資金。
我們了解到涉事電動汽車使用近一年時間,每輛車購入價格為100萬元左右,而涉事車輛為89輛。參照2016年的中央財政補貼政策,10-12米的電動大巴,按照中央補貼50萬元,地方至少50萬元的補貼政策給予補貼,共可獲得國補、地補共約100萬的補貼。這把大火無異于“燒掉”了近9000萬元的國家財政補貼。
據報道,著火大巴車車身有“天馬通馳TMTC”標志,而89輛大巴車全部為安凱的‘6116’純電動(HFF6111K10EV)車型。
二是,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疑問再生。
蟹島大火事發后,北京市消防以及公安機關初步給出的調查結論為“蟹島停車場附近有大量的楊柳絮堆積,經由外部火種點燃引發了火災”。根據調查部門的通報顯示,停車場周邊確實種植大量楊樹、柳樹,地面也有大面積楊絮、柳絮堆積。
然而,柳絮引火的結論實在是無法令人信服,與此同時業內人士也紛紛質疑“為何柳絮會引燃數十輛電動客車?”
是否柳絮引火的原因不明,但此事再次引發了業內對于系能源汽車安全問題再次擔憂,這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又是一大挑戰。
2、網易「清流」工作室質疑堅瑞沃能及其子公司沃特瑪
網易「清流」工作室發文質問堅瑞沃能及沃特瑪,最主要的原因是在2017年一季報全部披露完畢后,堅瑞沃能收入增幅過于強勁:銷售收入為27.83億元,同比增長3615.27%,其中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54億元,同比增長168130.26%。盡管堅瑞沃能方面解釋一季度業績暴增的原因在于“公司2016年度完成對沃特瑪的并購之后,新增新能源領域業務帶動業績飛速增長”。
但對于公司一季度業績飛速的暴增,網易「清流」工作室還是提出了自己的質疑,并且進行了走訪調查。
網易「清流」工作室表示,堅瑞沃能2016年年報也出現了業績暴增,其2016年度營收同比增668.45%;凈利潤同比增1100.42%。而這是當時收購沃特瑪后,僅僅合并報表4個月的業績報告。
無論是2016年,還是2017年一季度,堅瑞沃能所創的業績“神話”,都是在沃特瑪進入堅瑞沃能之后。因而網易「清流」工作室對沃特瑪的前世今生進行了詳細的調查。
調查結果對沃特瑪的合同訂單等事宜提出了強烈的質疑,并且同時提出了“反向定制”與隱性關聯關系兩大疑問。調查結果顯示新沃運力通過反向定制為沃特瑪帶來多筆電池訂單。
此后,堅瑞沃能于6月20日發布《澄清公告》,稱公司不認為沃特瑪在產品銷售過程中存在媒體文章中所謂的“反向定制”情況,且新沃運力與公司之間不存在隱性關聯關系。
舊疑未解,新問顯現。盡管堅瑞沃能發布澄清公告,但仍舊沒有消除大家心中的疑慮,而且又新問題又再次顯現。6月21日,網易「清流」工作室再出報道,三問堅瑞沃能:沃特瑪對新沃運力是否具有控制力?“反向定制”的規模到底有多大?具有疑似關聯關系的客戶還有多少?并表示會持續關注。
總之,圍繞沃特瑪的疑問仍舊未消除。
3、12家新能源車企騙補罰單開出清洗模式開啟
去年12月,工信部對4家涉及違規騙補的車企作出了行政處罰決定;今年2月,工信部再對第二批7家騙補車企開出罰單;而今年6月23日,國家審計署再發公告,指出依然有部分車企存在騙補行為,再次震動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
具體騙補行為可分為五類情況:有牌無車、有車無電、標識不符、關聯方及經銷商閑置及終端用戶閑置(領補后車輛閑置)。
盡管正式處罰的只有12家,但據網絡流傳還有70多家車企涉嫌騙補或違規。這說明新能源補貼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相當重要的“溫室”、已經成為眾多新能源汽車企業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比如安凱客車,其2016年實現營收47.57億元,同比增長18.28%,獲得包含新能源補貼在內的政府補貼高達27.76億元。而從安凱客車已經披露的今年上半年業績預報來看,業績下滑達200%以上。可見一旦失去新能源補貼的血養,新能源車企只會赤裸裸的暴露在陽光之下,只剩下皮包骨。
所以說只有重獎沒有重罰就如同“無牙老虎”,根本無法引起重視,相關法律法規部門的這些行動就證明了國家對待騙補行為的態度和決心,絕對是零容忍的。相信隨著國家檢查力度的加大,一批又一批心懷不軌的騙補車企終將被揪出來,毒瘤也將一步步清除,新能源車企清洗模式將加速開啟,整個信能源汽車行業未來也會更加光明、健康。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