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種類有限,層疊結構脆弱,大批量生產速度慢、成本高等技術問題短期內難以徹底解決,但仍有別的方法能夠幫助3D打印突破發展困境。這就是從改變經營策略的角度入手,以3D打印農場模式為產業提高軟實力。
增材制造(3D打印)誕生三十余年了,最初,人們對這項疊加材料成型的新奇工藝寄予了種種期許,認為它可以很快顛覆傳統的減材制造,為工業領域帶來高效率、低成本、節能環保的全新生產方式。然而這么多年過去,3D打印雖然實現了長足的進步,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始終未能撼動傳統工藝在制造業的核心地位。
長期以來,3D打印在小批量定制生產的圈子中大顯身手,同時也在這里徘徊不前。盡管業內有不少機構嘗試過從技術角度提高3D打印的大規模生產能力,然而結果并不理想,研究成果對整個產業影響甚微。就目前情況而言,3D打印在與傳統制造競爭的路上陷入了瓶頸。
材料種類有限,層疊結構脆弱,大批量生產速度慢、成本高等技術問題短期內難以徹底解決,但仍有別的方法能夠幫助3D打印實現突圍。這就是從改變經營策略的角度入手,以3D打印農場模式為產業提高軟實力。
何為3D打印農場呢?業界對此雖無明確定義,但當然不是指用3D打印技術建造農場,恰恰相反,這種模式主要是用農場的經營思維來影響3D打印。當前,我國的OCEANFarm以及美國的Tend.ai、Slant3D等3D打印公司已經做出了3D打印農場的初步嘗試,并取得良好效益。
3D打印農場的首要特點是其產業鏈的完整性。讓3D打印發展遇阻的并不只是技術難題,還有人為設置的障礙。當前有太多的3D打印材料生產商和設備制造商為了獲得壟斷利潤,在自己的產品中設立使用門檻,導致用戶只能購買特定的幾種打印機和材料,對生產規模的擴大造成嚴重限制。
與其等待為數不多的良心廠家推出開源材料和打印機,倒不如像農場經營者培育、售賣家畜那樣,直接自己動手,打造從材料到產品的完整產業鏈,讓所有生產環節均不受制于人,產品數量和種類盡由自己掌握,甚至可以推出系統的3D打印解決方案。
大批量定制生產是3D打印農場的另一重要特征。在普通的3D打印車間里,大批量和定制是一對矛盾,兼顧二者無論是從技術還是從資金的角度來看都是困難重重。但在3D打印農場里,有了自主開發的完整產業鏈作為基礎,兼得魚與熊掌要容易得多。無論是企業的大訂單還是個人的小需求,3D打印農場都可徑直承接,以流水線作業的規模制造種類多樣的產品。這正如農場中培育各種各樣的家禽家畜,既可以出售給個體消費者,也可以批發給大型加工企業。
此外,自動化生產是3D打印農場的一個突出發展趨勢。為了降低成本,當下的工業領域“機器換人”之風大盛。3D打印農場由于實現了產業鏈各環節的高度集中,因此也就具備了推廣流水線自動化生產的先天優勢。通過在車間中安裝特制的機器人系統,3D打印農場需要的人類操作員越來越少,就像農場中的動物養殖并不需要人力的全程參與,實行散養、放養一樣。人工成本的減少為3D打印與傳統制造的抗衡增加了籌碼。
智能制造各產業的特點不盡相同,因此也就需要不同的經營策略。比如物聯網就適合產業鏈各環節由不同企業專門經營的模式,而3D打印目前卻從一體化的農場式運營中獲益良多。推動產業發展的不僅僅是技術,業者也需在經營模式上多作考量。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