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在北京惠新東街甲6號老樓的會議室里,中石化做出了一個遲來已久的決定:組建全資城市燃氣公司,并將新公司命名為“長城燃氣”。
在油品領域,中石化與中石油各有千秋,一個重視上游勘探開發,一個重視下游煉化加工。但是在天然氣領域,中石油可謂一家獨大,占據了國內80%以上的天然氣中上游資源。為了扭轉在天然氣領域的不足,中石化做了哪些工作?面對政策監管、市場競爭,中石化又有哪些應對之策?
這個決議,距離中石化第一條大型輸氣管線工程川氣東送全線投產通氣,過去了將近八年,與中石油組建昆侖燃氣切入下游的時間相比,也晚了九個年頭。
“這是在(天然氣)整體戰略下,中石化在終端市場方面的一個大突破。”來自中石化天然氣分公司的相關人士向《南方能源觀察》記者表示。
據悉,長城燃氣將整合此前中石化已有的少量終端,并嘗試投資分布式能源項目,也會考慮與其他燃氣公司合作,發力天然氣終端綜合利用。
中石化此時做出進軍終端城燃的決定,像一面鏡子,照出了行業變革前夜,傳統城燃商的迷惘、憂慮和踟躇。
不過,他們中的不少人篤信,“必須做出改變。”
◆◆“城燃不會玩了”
業內對中石化投身城市燃氣領域的評價,大致有四種視角:
第一種,太晚了。
不出所料,不少人的第一反應是,攻城掠地的時代早已結束,留給中石化的機會不多了,常見的反問是:“早干嘛去了?”
第二種,資源在手,什么時候都不晚。
這類聲音認為,上游氣源供應商依然稀缺,資源優勢是硬實力。中石化什么時候加入終端爭奪都不算晚。而且“用戶即價值”,遲參與總比完全不參與要好。
第三種,來得正是時候。
在持此觀點的業內人士看來,國內城市燃氣行業的競爭和發展模式,還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在接下來的“競爭升級戰”中,將是商業模式創新與技術融合的較量。因此,對于中石化此行能否為城燃行業帶來“新玩法”頗為期待。
第四種,反思吧。
不少傳統城市燃氣公司表示,“是不是該調整戰略了”。更有業內人士表示感受到了緊迫性,“城市燃氣轉型的決心得更強。”是的,他們預感到中石化此時前來,與中石油的玩法會有所不同。新的商業模式或許將會對現有城市燃氣經營體系帶來不小的沖擊,是時候結束猶豫,盡快做出戰略調整了。
仔細看下來,上述四種視角可以合并為兩類。前兩種基本是延續燃氣公司經營的傳統眼光來評價中石化的新動作;后兩種則是用動態思路,看待中石化入伙帶來的無限想象力,這可能是事關新商業模式的信號,甚至可能發起對傳統發展模式的嚴峻挑戰。
這兩類思路實際上正是城燃行業在變革中,新舊思路的碰撞與掙扎。
事實上,在嚴監管和市場化浪潮面前,不少城市燃氣公司早就表示“不會玩了”。所以在看到中石化進軍城市燃氣時,存在疑惑與不解。
另一部分傳統城燃公司早早開始思考“轉變”,意識到單純憑借特許經營權獲得高額利潤的模式將難以持續。因而當中石化要開展新動作時,預計曾經的憂慮可能正在加速到來。留給他們轉變的時間,并不多了。
◆◆“長城燃氣”:我們會有點創意
《南方能源觀察》記者在工商總局企業名稱核準公告里,查到了中石化“長城燃氣”預核準的全稱——中石化長城燃氣投資有限公司。
“目前以投資為主。”中石化天然氣分公司相關人士對進軍城燃的定位如是說。
對此,有相關人士表示,“預計會以參股或控股城市燃氣公司的形式來做,而不直接參與終端銷售。”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注冊在北京的公司相當于投資機構,具體業務還是由各省營業部來做。
這符合不少業內人士的判斷,中石化一定會吸取中石油昆侖系過于龐大的教訓,選擇新的發展思路。而且以中石化天然氣分公司的現有人員規模,難以支撐城燃業務的發展需要,投資入股是現階段更為明智的選擇。
“不過根據市場的情況,戰略和策略總會有一些變化。”對于未來的方向,上述中石化人士表示存在變數。
接下來中石化“長城燃氣”到底會怎么玩?又是否真的會顛覆原有燃氣經營模式?
中石化新粵浙南段(建設中)和鄂安滄管線,是繼川氣東送和榆濟線之外的兩條新增干線。新增管線主要分布在中南、華南和華北地區。猜測:湖南省會是中石化首先進軍的主戰場,值得關注湖南省近期發布的政策——《關于進一步加強管道燃氣特許經營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點擊查看詳情)、《關于加強全省縣(市、區)管道燃氣、加氣站、分布式能源特許經營權管理的通知》。
種種跡象表明,中石化與中國燃氣會有密切合作,主要涉及華北地區,以“煤改氣”項目為切入點。另,中石化與新奧和協鑫也有合作的可能。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