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重點領域,正如企業2.0之父安德魯·麥卡菲所言:云計算給企業帶來的改變,相當于電力給人類帶來的變革。如今,云計算正快速滲透到社會各行業各領域的信息化應用中,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更是日新月異,成為推動兩化深度融合和工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工業云是云計算與工業化融合的新興領域
云計算在工業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工業云是通過云計算技術為工業企業提供服務,使工業企業的社會資源實現共享的一種信息化創新模式,是云計算在工業領域的典型應用。據Gartner數據統計,制造業中云計算應用的滲透率僅次于金融業,達19.7%(見下圖)。
工業云技術包括虛擬化技術、仿真技術、云存儲、網頁瀏覽、云查殺病毒、工業軟件云服務以及面向移動終端的云監控等技術。目前,虛擬化技術的應用較為 普遍,例如企業桌面虛擬化技術將企業生產運營相關的所有數據全部存放于企業內部或企業外部專業的數據中心,以瘦客戶機取代PC機,徹底解決桌面機維護難和 數據泄密問題,有利于節約資源。華為上海研究所的上萬名員工將這一技術應用于日常辦公,完全替代了原先的個人電腦系統,節省了40%投資,電力消耗降低 71%,CPU利用率從5%提高到了60%。
作為生產性服務領域的重要商業模式創新,云計算技術與工業領域的融合為企業打造了新的具有“集成、開放、虛擬和自治特征的服務平臺”,同時也為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解決當前制造領域產品多樣化開發面臨的資源共享和協作難題,提升產品附加值。
工業軟件云是工業軟件服務與云計算服務相結合的創新模式。作為工業云的重要應用之一,工業軟件云服務平臺側重工業軟件資源的共享和應用,是軟件服務 與云計算服務相結合的一種模式創新。該平臺集成了工業軟件、云計算、制造技術與物聯網等技術,能夠以較低成本實現信息技術與產品設計、工藝規劃、制造等活 動的融合,并促進研發、設計、物流、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與企業個性化需求的無縫銜接。
以數碼大方(CAXA)與北京市計算中心聯手搭建的“工業軟件云服務平臺”為例,該平臺利用云計算技術為離散型制造業(如機械、汽車零部件、家電等 行業)的中小企業提供CAD、CAE、CAPP、PLM等工業軟件服務和咨詢服務,以租用服務替代軟件銷售,降低中小企業購買軟件的成本。設計者可將自己 的成果提供到云端,還能通過云端分享他人的設計、標準、經驗等,實現信息共享和傳遞。作為開放式平臺,CAXA和其他企業的軟件和資源都可以放到云平臺 上,實現生產性服務業的專業化發展。
工業云開啟中小企業兩化深度融合之路
中小企業兩化深度融合面臨困境。近年來,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企業信息化應用正從大中型企業逐漸擴展到中小企業,越來越多的中小 企業對信息化的需求更加明確和迫切。然而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依舊面臨諸如信息化投入資金不足、信息化總體水平不高、一些企業對信息化的重視不夠、信息化人 才缺乏、信息技術應用的深度、廣度和集成度較低等諸多問題,這將直接影響中小企業兩化融合水平的提升。
工業云對提升中小企業信息化水平意義重大。工業云開啟了中小企業兩化深度融合之路,對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意義重大:一方面降低了信息化門檻,使更多 中小企業能以較低的成本切入信息化領域,有助于企業以相對低廉的工業軟件并集中資源進行產品研發設計等創新活動;另一方面推動了中小企業實現知識共享和協 同研發,有利于打通產業協同創新鏈條。
降低中小企業信息化門檻,提高工作效率。在傳統信息化模式下,企業需要購買設計開發所需的硬件系統和軟件程序,還要定期進行維護和升級,成本較高。 通過工業云服務平臺,企業能夠以便利的、按需付費的方式獲取軟件和其他資源,有效降低設計與制造成本,緩解資金投入困難,提高設計開發的效率和質量,縮短 產品升級換代周期。
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在工業云平臺上獲得低成本解決方案后,中小企業能夠將有限的資源集中投入到研發、設計等資金需求相對較高的創新活動。同時, 中小企業利用云平臺上的低價軟件進行研發、設計等活動,可以縮短創新周期和加快創新進程,有利于培育核心競爭力,提升創新能力。此外,作為軟件服務與云計 算技術的有機結合,工業云平臺對推動生產性服務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也具有重要意義。
推進知識共享和產業鏈協同。工業云平臺集聚了大量行業共性知識、信息和資源,中小企業借助工業云平臺,能夠實現在線協同研發,解決共性問題,降低了企業獲得技術資源、工藝訣竅和市場信息的成本和門檻,增強了產業鏈協同能力。
促進工業云在中小企業的深化應用
目前,中小企業對工業云這種新興服務模式的認識程度不深,對其安全性也存在顧慮;另外,雖然工業云公共服務平臺具有良好的社會效應,但其運營和維護 成本較高,這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工業云的深化應用和持續發展,需要各方積極采取措施,推進工業云在中小企業的深化應用。具體來看,為促進中小企業早日了 解和接受這一服務模式,可以考慮設立應用示范中心或體驗中心,擴大示范效應;在運營模式上,借鑒其他公共服務平臺的成功經驗,探索工業云服務平臺的市場化 運營模式,鼓勵工業軟件和相關云服務企業積極參與平臺的建設和維護;在企業顧慮較多的安全方面,著力強化安全體系的構建,加強工業云安全技術支撐隊伍建 設,為企業提供可靠的全方位安全防護,為促進中小工業企業兩化深度融合創造良好條件。
(審核編輯: 智匯工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