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車銷量增速創近十年來新低,是對今年車市期中考的評語。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17年1-6月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352.58萬輛和1335.39萬輛,同比增長4.64%和3.81%,整體增幅減緩。其中,乘用車上半年產銷分別為1148.27萬輛和1125.3萬輛,同比增長僅為3.16%和1.61%,增幅創十年來新低。增幅趨緩縱有多種原因,但對于習慣動輒兩位數高增長的汽車人而言難免心塞。
對于已經上場的下半程車市,業界會做出何種期待?在我們展開的題為《2017車市下半程:繼續低走還是逆勢上揚?》的調查中,吸引共近兩千名參與者投票。下面一起通過調查樣本數據及專家言論來預測2017車市下半程。
下半年車市增速仍將低于5%
今年上半年,受小排量車型購置稅減半政策退坡、車市需求提前透支、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等多重因素影響,中國車市呈現3.8%的“微增長”,這距中汽協年初5%的增速預期存有一定差距。全年能否實現5%的增長,下半年表現至關重要。
從此次調查結果來看,過半參與者對2017年下半年整體車市增幅預期持謹慎態度,其中,占比52%的人認為下半年車市增幅仍將低于5%,22%的人甚至認為下半年可能出現零增長或負增長。
就目前形勢來看,隨著酷暑高溫來臨,7、8月份開始進入傳統車市淡季,車市承壓較大。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產業協調部主任樊宇指出,“7月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仍保持在52.5%的高位,說明汽車市場整體的庫存壓力較大。”其還表示,8月份一些地區容易出現極端天氣,如高溫、大暴雨等天氣會對整體車市有所影響,8月整體車市表現依然不容樂觀。接下來雖有金九的拉動,但時間有限,整個三季度車市很有可能淪為今年觸底的一個季度。
四季度車市可能會在年底小排量購置稅優惠政策結束前,再激起一波新的消費需求。但即便如此,下半年車市“微增長”的整體大勢仍難突破。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亦指出,2018年的春節來得較晚,下半年銷量增長的動力不強。
中國品牌下半年銷量表現可期
自主品牌和日系的強勢上攻,成為上半年車市的一大亮點。據中汽協統計,2017年上半年,中國品牌、德系、日系、美系、韓系和法系乘用車的銷量分別是493.9萬輛、227.5萬輛、198.9萬輛、135.2萬輛、43.1萬輛和18.8萬輛,分別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3.9%、20.2%、17.7%、12%、3.8%和1.7%。
其中,日系增速最快,在乘用車市場占有率較上年同期提升2.3個百分點。相比日系,自主品牌也實現了1.14%的市場占有率的提升。而這一現象在下半年或仍將持續,56%的參與者表示看好自主品牌下半年的市場表現。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主流自主品牌在下半年將推出多達43款車型,除乘勝追擊繼續押寶SUV提升市場份額外,新能源汽車也成為各品牌“跑馬圈地”的重點。據悉,今年下半年,廣汽傳祺將推出3款全新新能源車,奇瑞將推出A00級小螞蟻車型、艾瑞澤5純電動車型和小型SUV純電動車型……在一番重兵屯積,精心布局后,自主品牌下半年的市場表現將倍受期待。
吉利下半年有望沖擊中國品牌年度銷冠
得益于產品力的提升,以及主力車型的熱銷,多家自主車企上半年銷量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幅。其中,“黑馬”吉利表現最為搶眼,上半年共計銷售新車55.02萬輛,同比增幅高達90%,這一銷量成績讓其在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從去年上半年的6.46%增加至今年同期的11.14%。與此同時,該企業還將全年銷量目標調高了10%至110萬輛。同樣表現不凡的還有,上汽乘用車半年實現23.4萬輛的新車銷量,同比增速達到113%;廣汽傳祺上半年累計銷量達25萬輛,同比增長57%……
下半年,各自主品牌車企誰會走在前列?高達72%的參與者一致將選票投給吉利汽車,他們認為,吉利將成為最有可能向中國品牌年度銷量冠軍進擊的車企。可以預見的是,現階段博越、帝豪等車型的銷量還將處于一個不斷增長的趨勢,其入門級小型SUV遠景X1在經過幾個月的預熱之后也將爆發出應有潛力。下半年隨著高端品牌領克的入市,兩款SUV車型遠景X3、吉利S1的推出,吉利下半年市場表現大有可期。
新能源年銷70萬輛目標被看衰
新能源汽車下半年銷量助力年銷70萬輛目標實現的可能性大么?調查結果一目了然,超八成參與者看衰70萬輛年度銷量目標的實現。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較上年同期增長14.4%達到19.5萬輛,僅完成全年銷量目標的27.9%;而2016年上半年銷售17.0萬輛則占全年度50.7萬輛銷量的33.53%。業內專家指出,2017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表現與新能源車補貼政策調整讓1月份銷售幾乎陷入停滯有關。現階段,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隨著一系列“騙補”事件逐漸平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開始步入平穩發展期,上半年新能源汽車月度銷量穩中有進就是例證。
參照歷年經驗,新能源車市雖在下半年會迎來大沖量,但上半年不足20萬輛的銷量與70萬輛年度目標之間尚存在較大差距,且今年新能源汽車還面臨“3萬公里”等政策因素的影響,下半年將很難出現銷量大爆發的情況。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