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展望二十年后:我們即將看到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發揮有如互聯網般的效應嗎?
兩者之間確實有許多共同點。就跟互聯網一樣,比特幣之類的加密貨幣,是由開放新架構(比特幣區塊鏈)與核心技術進展,所共同驅動的。就跟互聯網一樣,這項技術是有很多層(layer)的分散化設計,這每一個技術層都有可互通的開放協議,供企業及個人在其上打造產品和服務。
就像互聯網一樣,它在發展的早期,出現許多相互競爭的技術,因此,你必須具體說明你談的究竟是哪一個區塊鏈。另外也跟互聯網一樣,在每個人都使用相同的網絡時,區塊鏈技術發揮的效益最強大,因此,未來我們提到區塊鏈時,指的會是個同一個區塊鏈。
互聯網和它的各個技術層都已歷經數十年的發展,每個技術層都引爆大量的創意和創業活動。
區塊鏈的殺手級應用
不過,兩者之間有個重大差異。早期的互聯網是非商業性的,一開始由國防經費支持開發,主要用來連結研究機構和大學。它的設計目的不是為了獲利,而是為了開發出最穩健、有效地建構網絡的方式。
一開始就缺乏商業參與者、不牽涉商業利益,(投黑馬www.touheima.com專注于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是很重要的,因為如此建立的網絡架構可以分享各種資源,這是市場導向的體系里無法做到的。
早期互聯網的“殺手級應用”是電子郵件;它驅動網絡的普及,也強化了網絡。
比特幣是區塊鏈的殺手級應用。以區塊鏈為基礎的比特幣,驅動了區塊鏈的采用。比特幣有堅實的技術社群,以及穩健的編碼審查流程,因此在多種區塊鏈當中,比特幣是最安全可靠的。就像電子郵件,比特幣會以某種形式持續存在。但區塊鏈也會支持許多其他應用,包括智能型合約、資產注冊,以及許多超越金融和法律用途的新形態交易。
理解比特幣的最佳角度,就是把它看成一個具體而微的小宇宙,展示分散化、自動化的全新金融體系如何運作。盡管它目前的能力仍然有限(例如,交易量仍低于其他傳統的支付系統),但它的編碼本身既是規范體系,也是經濟體系,因此是極有潛力成真的未來愿景。例如,交易必須符合某些規則,才能被比特幣區塊鏈接受。
目前的金融體系設定規則,并指定主管機關追蹤違規事件;但比特幣區塊鏈的運作不是如此,比特幣編碼會設定規則,由網絡來查核交易是否遵守規則。如果交易違反規則(例如,數字簽名不相符),網絡就會拒絕交易。
重點整理
隨著新技術發展成熟,這些新技術和基礎設施的主要用途、甚至技術采用者的價值觀,往往會大幅改變。區塊鏈技術當然也不例外。
比特幣最初是為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而創造的。創始社群具備強烈的自由主義與反當權機構的色彩,這在許多方面,都近似具強烈反商業價值觀的免費軟件文化。然而,一如Linux現在已融入幾乎每種商業應或服務用,區塊鏈的許多重要用途,可能也會成為大型企業、政府和中央銀行等既有參與者的標準配備。
同樣的,許多人認為區塊鏈和金融科技只不過是一項新的傳輸技術,或許類似光驅。
其實,它對金融體系和法令規范的影響,更可能近似互聯網對媒體和廣告公司的影響。經濟的一個核心部分面臨如此根本的改造,對仰賴那個部分生存的既有公司,是一大挑戰。要為這些變動做好準備,就應投資進行研究和實驗。能做到這點的企業,就能在一個新興起的金融體系里取得良好地位,得以蓬勃發展。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