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老壇酸菜泡面,但很多人不知道泡面里的酸菜風味包是我們生產的。”走進岳陽市華容縣,探尋十大農業品牌之一“華容芥菜”的奧秘,當地龍頭企業插旗菜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曾令桂如是介紹。
素有“中國芥菜之鄉”的華容縣,從魏晉時期起就有種植芥菜的歷史。如今,華容芥菜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加工不斷擴展,至2016年,全縣芥菜生產面積達13萬多畝,年產量60多萬噸,全縣芥菜產業產值達32億元。
小芥菜“變身”酸菜風味包
走進插旗菜業有限公司的廠房,一個個方方正正的腌制池映入眼簾,隨之而來的還有空氣中濃郁的酸菜味道。采購經理吳先鵬說,每個腌制池長6.5米,寬度和深度均為5米,能腌制100至120噸芥菜,像這樣的腌制池,公司共有300個。
腌制池中,一塊塊大小一致的條石引起了記者注意。吳先鵬介紹,每個條石重達300斤。“條石主要是為了把芥菜中的澀水壓出來,風味酸菜包有嚴格的標準,鹽度和酸度是主要的,一般要腌制8個月,腌制時間越長,芥菜的品質越好,但成本也越高。”
達到腌制時長的芥菜,經過12次清洗程序之后,將進入制作車間,進行灌裝、殺菌、挑選和包裝等工序,就“變身”成了泡面中常見的酸菜風味包。一陶姓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一個酸菜風味包15g,通常一個工人一天可以制作9000多包,車間一天可以生產150萬包,最高峰時,一年能生產9億多包酸菜風味包。
在韓國日本“受寵”
記者了解到,華容全縣以芥菜為主的蔬菜加工企業有39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3家,產品銷往全國和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際市場。插旗菜業有限公司年蔬菜加工能力8萬噸,年蔬菜腌制能力近4萬噸,是當地芥菜加工標志性企業。
“我們是方便面酸菜風味包亞洲地區最大的產品供應商,不僅跟康師傅、統一等知名企業建立了產品代加工合作,去年芥菜加工產品還出口到韓國、日本等40多個國家和城市,在韓國和日本尤其受歡迎。”曾令桂介紹。
為了保證用于加工的芥菜質量,插旗菜業除了有自己的種植基地之外,還與1000多戶農民簽訂了訂單,讓農戶按照綠色無公害標準種植。當地家庭農場主劉道懷就告訴記者,自己種植了180多畝芥菜,每畝能產1萬多斤鮮菜,能腌制8000多斤,平均每畝就有1500元收入。
千畝芥菜產業園區“呼之欲出”
在華容縣,芥菜加工產業已經發展成上億產業。為實現芥菜產業統一標準,統一品牌,統一腌制,當地投資建設的1000畝華容芥菜產業園已經“呼之欲出”。
華容蔬菜加工行業協會會長周志鋒認為,要做好華容芥菜這一產品,“硬件”是首要的,要建設高標準的腌制池和生產車間,確保食品安全和質量。其次要引進相關職業經理人,做品牌戰略,把華容芥菜作為特色產業,延伸到全國市場,最后走向世界。
“我們要以發展工業的理念來發展農業,特別在芥菜生產方面,要抓緊編制華容芥菜產業品牌發展戰略規劃,建立產業引導投資基金。”華容縣縣長陶偉軍表示,將力爭到2025年,實現全縣芥菜產業總產值達200億元,其中園區產值達80億元的目標,建成產業集聚度高、輻射帶動力強、經濟效益好的食品加工業標志性園區。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