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新興產業。加快人工智能關鍵技術轉化應用,促進技術集成與商業模式創新,推動重點領域智能產品創新,積極培育人工智能新興業態,布局產業鏈高端,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群。人工智能這一話題再次被推向了國家戰略層面,也將A.I.推向更高的熱度。
就在一周前,在美國波士頓舉辦的MIT戰略平臺峰會上,科技界大佬紛紛亮出自己的觀點,對A.I.與當前商業領域的探索和應用做了深度交流。IBM Watson首席構架師Ruchir Puri , Intel A.I.& Cloud Solution高級總監 Wadli Ali、KPMG全球首席創新和投資負責人Steve Hill等科技界精英都出席了該峰會,其中,代表中國科技企業出席并發言的是騰訊企點(Tencent CCM)市場營銷副總裁王祥宇先生。
左一為騰訊企點(Tencent CCM)市場營銷副總裁王祥宇先生
此次在波士頓舉辦的MIT平臺戰略峰會,A.I.作為重要議題被列入會議中。這不僅僅是因為當下A.I.技術的飛速發展在改變著人類與世界的連接方式,如何將A.I.商業化,讓其更好地服務人類才是會議討論的重點。A.I.技術雖然日趨成熟,但業內反對之聲一直不絕于耳。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和知名物理學家霍金、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為代表的反對派,曾不止一次警告過科技企業,A.I.的軍備競賽會帶來何種可怕的后果。但是此次出席MIT平臺戰略峰會的科技巨擘們卻給出了審視A.I.和人類關系的不同視角。
關于A.I.商業領域的應用,一直存在一種困惑:A.I.是不是一旦成熟就將取代人類。IBM Watson首席構架師Ruchir Puri表示,他對A.I.能做的事情總是感到失望,目前A.I.有很多炒作,短時間內不會做的很大。我們能夠利用A.I.的數據僅占總體數據量的10%,對于A.I.的應用一切尚且未知,所以當下并不存在完全取代人類的顧慮。以IBM Watson為例,在醫療領域Watson能夠通過快速回顧2000萬個腫瘤學研究案例,在10分鐘內診斷白血病,這一點是人類醫生永遠無法做到的。但是Watson并沒有完全取代醫生,因為患者的治療方案和臨床手術,還需要醫生來制定并完成。
KPMG全球首席創新和投資負責人Steve Hill同意了Ruchir的觀點,他指出,A.I.缺乏人類的直覺與思維,直到最近一段時間才減少非結構化數據。但是,Intel高級總監Wadli Ali認為任何因素都可能推進A.I.的發展。因為影響A.I.發展的不僅僅是技術,還有數據和相關人員等內外因素的存在。
面對各種觀點的碰撞,騰訊企點(Tencent CCM)市場營銷副總裁王祥宇先生給出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我不擔心人工智能具有人類一樣的思維,而擔心人類變得像電腦一樣,失去價值觀和同理心。更多的同理心帶來更好的服務;更好的服務帶來更多的銷售”。列舉A.I.在商業領域的應用,王祥宇先生說,騰訊企點(Tencent CCM)作為一款基于QQ、微信等社交IM的企業服務產品,通過運用A.I.的深度學習和圖片識別技術,幫助金融企業精確識別用戶身份,省去繁瑣的身份復核流程。在這一過程中,A.I.搜集到的數據又反哺到用戶畫像層面為金融企業提供更精準的用戶分析。這一變化讓金融從業人員獲得了人性化服務的指導,實現銷售提升。
曾經有人比喻,A.I.就像是從遠處駛來的一列快車,看著速度不快,但是當他到你面前時,你完全無法把控他的速度。那么,快速發展的A.I.技術在商業領域的價值到底是什么?王祥宇先生說,A.I.的高速發展是客觀事實,但是,它的真正價值在于為用戶、為企業、為社會創造福祉,這是騰訊對任何一項技術的價值判斷標準,也是騰訊踐行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的理念。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