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國費城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公諸于世的時候,面對這部使用了18800個真空管,長50英尺,寬30英尺,占地1500平方英尺,重達30噸(大約是一間半的教室大,六只大象重)的“巨型”計算機,沒有人能夠想到,在經歷了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等時代,60多年后的個人計算機可以只有一本書厚。
當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局(ARPA)在上世界七十年代初把辦公室的幾臺電腦連接起來使用的時候,他們也絕不會想到三十多年后,普通老百姓也可以通過Internet看到維基百科解密的美國國防部的機密文件。
今天,盡管我們有了高速的個人計算機,盡管我們有了儲存大量信息的網絡,但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是無止境,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將會為人類帶來更美好的生活,一個新的觀念已經為IT業指明了發展方向,這就是云計算。
那么什么是云計算呢?
云計算,顧名思義就是計算“云”的方法。當然,這里的“云”不是藍天中飄蕩的白云。而是散布在Internet上的各種資源的統稱。把Internet比喻為藍天,把Internet上所有可以利用的資源稱為“云”,利用Internet上的“云”來為我服務,就叫做“云計算”!Google的科學家們還是很有詩意的。
所以,我們看到的關于云計算的專業解釋是這樣的:云計算(cloudcomputing)是商業化的超大規模分布式計算技術。即:用戶可以通過已有的網絡將所需要的龐大的計算處理程序自動分拆成無數個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務器所組成的更龐大的系統,經搜尋、計算、分析之后將處理的結果回傳給用戶。
最簡單的云計算技術在網絡服務中已經隨處可見并為我們所熟知,比如搜尋引擎、網絡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輸入簡單指令即可獲得到大量信息。而在未來的“云計算”的服務中,“云計算”就不僅僅是只做資料搜尋工作,還可以為用戶提供各種計算技術、數據分析等的服務。透過“云計算”,人們利用手邊的PC機和網絡就可以在數秒之內,處理數以千萬計甚至億計的信息,得到和“超級計算機”同樣強大效能的網絡服務,獲得更多,更復雜的信息計算的幫助。比如分析DNA的結構、基因圖譜排序、解析癌癥細胞等等。就普通百姓常用而言,在云計算下,未來的手機、GPS等行動裝置都可以發展出花樣翻新、目不暇接的各色應用服務。
在云計算中,“云”不僅僅是信息源,還包括一系列可以自我維護和管理的虛擬的計算資源,比如大型計算服務器、存儲服務器、寬帶資源等等。云計算將所有的信息資源和計算資源集中起來,由軟件實現自動管理,無需人為參與。使用者只需提出目標,而把所有事務性的事情都交給“云計算”。可見,云計算不是一個單純的產品,也不是一項全新的技術,而是一種產生和獲取計算能力的新的方式。有人這樣解釋道:云計算是一種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件,也可以是與互聯網相關的任意其他的服務。
對于真正的“云計算”來說,信息資源,計算服務,軟件支持和商業模式,這四大要素,一個都不能少。一句話概括起來:云計算就是網格計算的一個商業升級版。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