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市場被一些知名公司所主導。亞馬遜云計算服務是該公司盈利能力最強的部門。微軟將未來押注于云計算,并獲得華爾街的熱烈回應。谷歌(微博)也認為,云計算業務未來的規模可以比廣告業務更大。
那么,這些公司銷售的服務究竟是什么?誰在購買這些服務?就在10年前,亞馬遜還完全沒有涉足企業計算市場,那么該公司又是如何在這一市場擊敗所有其他競爭對手?
以下是關于云計算市場現狀的解讀:
為何所有公司都關注云計算
云計算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超大規模"。
為了支持各自的網站和服務,亞馬遜、微軟和谷歌均建設了強大的計算基礎設施。它們的數據中心非常龐大,而相對于大部分其他公司建設或運營的設施,它們的效率更高。
過去幾年,這些巨頭公司將計算能力出租給全球的開發者和企業。開發者或企業只要刷信用卡,就可以獲得幾乎無限的計算資源。
憑借云計算系統,這些公司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服務更多客戶。相對于客戶自主的數據中心,這些服務的宕機時間更短,性能更強。此外,客戶也不必再費力維護自主的服務器。
所有主流云計算廠商都提供同樣的基本服務:
-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這是云計算最基礎的一層,向客戶提供虛擬服務器和存儲設備。
-平臺即服務(PaaS)。這是一套工具和服務,幫助開發者更方便地開發應用,而不必擔心所使用的服務器。
(還有第三層被稱作軟件即服務(SaaS),即運行在云計算平臺上的應用,例如微軟Office365、谷歌GSuite,以及Salesforce提供的銷售營銷軟件。)
對所有云計算廠商來說,最基本的目標是讓獨立軟件開發者和大公司離不開它們的服務。客戶或許最開始會用單一應用去試水,但隨著業務的擴大,云計算廠商可以期待,客戶將越來越多地使用它們的服務。
亞馬遜曾談到所謂的"良性循環"。這種良性循環有助于驅動云計算業務的發展。云計算平臺提供商吸引的客戶越多,就能新增更多服務器。服務器更多,相關廠商就可以更好地利用規模經濟,降低價格,向客戶提供健壯性更出色的功能,從而吸引大企業客戶。價格更低、產品更好,云計算廠商就更有可能吸引客戶,同時更多新客戶就會轉向云計算平臺。
亞馬遜的先發優勢
亞馬遜AWS是云計算市場的領先者。AWS來自于亞馬遜CEO杰夫·貝索斯(JeffBezos)2006年時批準的一項試驗。目前這已經發展成為規模龐大的業務,去年營收超過120億美元。
ForresterResearch首席分析師戴夫·巴托勒提(DaveBartoletti)表示:"AWS發明了這個市場。在其他公司采取行動之前,它們已有5年的領先優勢。"
在剛剛推出時,AWS只提供最基本的基礎設施服務。客戶可以通過EC2服務獲得虛擬服務器,通過S3服務獲得存儲空間。
最初,AWS的用戶主要是小型開發者。他們將AWS視為一種低成本的方式,去測試應用或運行簡單的網站。隨著時間推移,許多這些試驗性應用和簡單的網站發展壯大,被更多人使用。在這一過程中,這些公司,包括Netflix、Airbnb和Slack,仍然將AWS視為產品的核心。
這給亞馬遜帶來了良性循環。借助早期客戶提供的收入,亞馬遜可以投資開發更多企業功能,提供性能更好的服務。這反過來又幫助亞馬遜吸引更多復雜的應用和網站。
Gartner云計算行業分析師埃德·安德森(EdAnderson)表示:"毫無疑問,亞馬遜是開發者偏好的平臺。"
目前,AWS的大客戶包括康卡斯特、Hess,甚至美國中央情報局(CIA)。這些客戶至少將AWS視為計算基礎設施的一部分。
在云計算市場的競爭中,亞馬遜幾年的領先優勢是成功的主要原因。由于亞馬遜的良性循環形成時間要比其他任何公司都要久,因此該公司可以開發并提供更廣泛的功能,實現更大的規模。
因此,AWS已成為云計算的標準。企業幾乎默認使用AWS的服務,就像是前一代IT經理常說的:"沒有人會因為采購IBM的產品而被解雇。"
大約1年前,AWSCEO安迪·加西(AndyJassy)表示,他認為AWS可以成為亞馬遜最大的單一業務。與此同時,Gartner一度曾估計,AWS提供的計算能力相當于市場排名2到15位公司的總和。不過,這一數據目前已經過時。
微軟的史詩級轉型
有人可能認為,在競爭非常激烈的科技行業,大公司都會迫不及待地與亞馬遜展開競爭。
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微軟早在0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云計算的概念,但直到2010年才推出AWS的競品Azure。當時亞馬遜的云計算服務推出已有約4年時間。
微軟和其他企業軟件巨頭最初將云計算視為一種新奇事物,或一時的流行趨勢。它們直到很晚才發現,云計算帶來了切實的威脅。微軟甚至發現,一旦客戶遷移至AWS,它們就不太需要WindowsServer和SQLServer等產品。以往,這些軟件被用在大部分企業的數據中心,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
隨后,微軟開始嘗試將弱點轉化為優勢。云計算目前是微軟營收增長最主要的驅動因素之一,而華爾街對此感到很高興。
當微軟最初推出Azure時,這被稱作"WindowsAzure"。這是一種PaaS服務,幫助開發者更方便地開發自己的服務。自那時以來,微軟繼續開拓Azure的功能,加入更底層的基礎設施服務。而后者是亞馬遜AWS成功的關鍵。
作為微軟基礎設施業務的負責人,薩蒂亞·納德拉(SatyaNadella)領導了Azure的轉型。他于2014年被任命為微軟CEO,而這部分是由于Azure的成功。微軟隨后將Azure定位為最高優先級業務。為了協助推廣Azure,微軟強調,Azure與許多客戶正在使用的WindowsServer和其他企業級產品可以緊密集成。
微軟推出了新的產品線"AzureStack",幫助企業在自主數據中心安裝Azure的一個版本。這表明了微軟的目標,即Azure可以與許多客戶已擁有的產品協同使用。
安德森表示:"AzureStack可能會是給市場帶來變革的產品。"
不過,微軟的關鍵優勢仍不是技術,而是對企業市場的了解,以及現有的客戶基礎。許多大客戶與微軟簽訂協議,從而以很低的折扣獲得該公司的軟件。微軟使用這些協議,鼓勵大客戶去嘗試使用Azure。
與此同時,微軟也在加強Azure對軟件開發者的吸引力。在納德拉的領導下,微軟放棄了傲慢的態度,開始為開源技術提供支持。最大的變化就是微軟對Linux系統的態度。開發者非常喜歡免費的Linux系統,但微軟前CEO史蒂夫·鮑爾默(SteveBallmer)曾將Linux稱作"癌癥"。
對開源代碼的開放態度幫助微軟贏得了軟件開發者的贊賞。微軟的最新數據顯示,Linux占Azure使用量的約1/3。
盡管云計算業務實現了大轉身,但微軟仍然落后于亞馬遜。不過目前并不清楚兩家公司的差距有多大,因為微軟通常不會單獨披露Azure業務的營收。
微軟近期宣布,整個云計算業務,包括Azure、Office365,以及其他云計算服務,年化營收達到189億美元。這個數據無法直接拿來與AWS比較,因為亞馬遜并沒有提供類似Office365的服務。對微軟來說,Office365是一項重要業務。
無論如何比較兩家公司的業務,很明顯微軟都有著不錯的勢頭。在最新財報中,微軟表示,最近一個季度來自Azure的營收同比接近翻番。無論怎么看,Azure的增長速度都很快,正在成為AWS需要關注的競爭對手。
巴托勒提表示:"從許多方面來看,微軟正在趕上AWS。"
2015年時,微軟CEO納德拉曾表示,云計算市場的競爭是亞馬遜和微軟之間的"西雅圖之戰",而其他大部分公司都將邊緣化。到目前為止,這樣的說法正逐漸得到證實。不過,還有另一家大公司試圖將市場格局從"雙雄并立"變為"三駕馬車"。
谷歌的崛起
關于云計算服務,谷歌是家有趣的公司。
沒有人會懷疑,谷歌云計算服務有能力提供巨大的規模和最新的技術,因為谷歌的數據中心已經在提供谷歌搜索引擎、Gmail、YouTube,以及其他許多熱門服務。這些網站采用的技術可以幫助谷歌云的客戶更好、更快、成本更低地運行自己的應用和服務。
類似地,也沒有人會懷疑谷歌的創新能力。在創業公司Docker推出所謂的軟件容器技術時,谷歌宣布,該公司早已在數據中心采用類似的技術。隨后,谷歌面向社區發布了免費使用的軟件容器管理技術Kubernetes。Kubernetes非常成功,甚至微軟也為其提供了支持。這幫助谷歌扭轉了在云計算行業的形象。
谷歌AppEngine,即谷歌云的前身,推出于2008年。當時距離亞馬遜推出AWS并沒有太長時間。盡管谷歌涉足這項業務的時間很長,并吸引了一批早期粉絲,但谷歌一直沒能給該服務找來規模更大、更具有說服力的企業客戶。
為了解決這方面問題,谷歌請來了VMware聯合創始人、有"硅谷女王"之稱的戴安·格林(DianeGreene),來負責云計算業務。憑借經驗和領導力,格林推動谷歌在云計算領域發力。谷歌整合了所有的云計算產品,讓格林來負責這些產品,給云計算業務重新注入活力。
安德森表示,隨著谷歌給云計算服務加入更多功能和技術,挑戰亞馬遜,戴安·格林已經成為"谷歌戰略的聚焦點"。
不過,谷歌的意圖不僅僅是提供另一個AWS。該公司正試圖給谷歌云平臺上的開發者提供最先進的功能,包括人工智能和機器視覺。未來,谷歌將把越來越多的內部技術以付費方式開放給開發者。
安德森表示:"毫無疑問谷歌正在按照自己的意圖去創新。它們不僅僅是模仿亞馬遜的做法。"
谷歌的策略似乎正收到效果。谷歌簽約的客戶包括任天堂、家得寶、可口可樂和Spotify等。與亞馬遜和微軟相比,谷歌云的規模仍然相對較小,但發展勢頭正在加速。唯一的問題在于,這樣的勢頭可以持續多長時間。
傳統IT公司的反擊
亞馬遜或許發明了云計算市場,并展開了巨大的投入。然而在這段時間里,傳統IT公司也沒有坐以待斃。
例如,甲骨文就將目標瞄準了亞馬遜。甲骨文創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Ellison)借助一切機會去打擊AWS,推廣該公司的產品甲骨文云。甲骨文云在宣傳中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飛速運行甲骨文的數據庫。
這項業務也獲得了快速增長。不過巴托勒提指出,甲骨文對數據庫的專注最終有可能帶來不利,尤其考慮到亞馬遜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和選擇。此外,亞馬遜和微軟均提供服務,幫助客戶快速將甲骨文數據庫遷移至它們的云計算服務中。
巴托勒提表示:"甲骨文的堅持是一種傳統思維。"
IBM也在大舉投資,開發IBMBluemix等技術。這項技術幫助開發者更方便地在云計算平臺上開發應用。此外,IBM還通過云計算平臺提供人工智能服務沃森。
與此同時,云計算行業的增長正在明顯沖擊IBM的傳統硬件業務。硬件業務正在成為IBM財報的拖累,并給IBM的發展前景蒙上了陰影。
為了應對這一趨勢,IBM正在加強自主的云計算產品。IBM提供了專注于安裝和集成云計算應用的咨詢服務。因此盡管IBM喜歡介紹,該公司的云計算業務發展速度有多么快,但這些數據無法拿來與其他廠商相比,因為該公司的云計算業務并不僅僅是提供云計算技術。安德森認為,IBM不是亞馬遜領先地位的有力挑戰者。
巴托勒提認為,即便如此,規模較小的地區性公司仍有發展空間。例如,創業公司DigitalOcean就瞄準了小型開發者。電商巨頭阿里巴巴也在中國提供了阿里云服務。即使這些服務不如亞馬遜、微軟和谷歌的知名,但也并非沒有成功機會。
很明顯,市場參與者不可能全部成功,一些公司已經遭遇了失敗。GoDaddy出售了云計算部門。早期云計算提供商Rackspace已經轉型,為其他平臺提供支持。惠普和VMware則徹底放棄了云計算服務。與亞馬遜的競爭成本太高。
巴托勒提和安德森均認為,至少在未來幾年中,亞馬遜和微軟已經鎖定了市場前二的位置。巴托勒提表示:"目前的競爭是為了市場第三名的位置。"
安德森則表示,在幾年時間里,"亞馬遜仍將是領先者,而微軟將縮小差距,成為有力的第二名。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