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清科集團投資界披露數據及公開數據整理顯示,今年1-6月醫藥界有超過30起并購的案例,涉案金額超過70億元。相關人士分析,醫藥界并購出現了一個新的趨勢,跨界并購的案例逐漸增多。
百強企業已經成為醫藥制造的主力軍。近日,2016年中國制藥工業百強榜公布,其中,能夠進入百強的企業與不斷并購擴張有重要關系。在2016年百強企業榜單中有82家是上市公司,納入合并范圍的下屬子公司達1322家,平均每家企業下屬子公司超過16家。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共有5500家醫藥工業生產企業,數量上不到2%的規模型大企業,創造了近1/4的產業銷售收入(26.9%)和利潤(24.85%)。數量上占82%的醫藥企業,銷售規模均在5億元以下,銷售收入占醫藥工業比重僅有1/4。
據清科集團投資界披露數據及公開數據整理顯示,今年1-6月醫藥界有超過30起并購的案例,涉案金額超過70億元。業內分析認為,醫藥界并購出現了一個新的趨勢,跨界并購增多,尤其是一些地產實業公司在房地產調控加碼的情況下跨界并購藥企,以便為企業帶來新的增長點。公開資料顯示,鑫禾實業并購大承醫療、三圣股份并購春瑞醫藥。
國內醫藥監管政策趨嚴,醫??刭M、“藥占比”限制、“兩票制”等政策的推行會加速行業洗牌,小的藥企生存日益困難,這些企業往往容易成為并購標的。規模能力較大的企業通過收購可以擴充產品線、獲取渠道從而擴大自身經營規模,提升競爭力。
另外,中國醫藥行業不再是營銷為主,優勢產品成為差異化競爭關鍵。資料顯示,相當部分領先的醫藥企業面臨老產品步入增長平臺期,研發實力尚不足以支撐新品的持續供給。對于大部分擁有實力的上市公司來說通過并購獲取優質品種成為了首選措施。
當前中國醫藥行業的規模藥企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普藥、OTC、仿制化學藥等門檻并不高的業務類型。而一些新興的研發型藥企手握個別好品種,往往成為規模企業覬覦的并購標的首選。通過并購手段,以資本運作實現資源獲取,則可以大幅降低時間投入和風險承擔,為企業帶來超額回報。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