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隔行如隔山,泰國興旺的廣告業和我國食品機械設備行業看似毫無關聯。然而就如我們知道的列夫?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在行業的發展上,或許可以這么說“成功的經驗是相似的,失敗的地方卻各不相同”。那我們借鑒泰國廣告業成功的經驗又有何不可呢?
選擇平臺 引來注目
1995年,泰國這匹黑馬在one show和五大節上頻頻斬獲大獎,一時間吸引了全球的眼光,也從此開始了拿獎拿到手軟的歷程。
無論是one show還是五大節,他們都是在廣告領域聚焦了全行業目光的平臺,泰國廣告在自身實力強大的基礎上參加這樣的賽事,獲得獎項后贏得全球注目自然不在話下。在食品機械設備行業也是同樣,企業若想在行業內讓別人注意到你,就需要選擇一個好的平臺去宣傳自己。
在食品機械設備行業內,有許多優秀的平臺可以選擇。例如央視、地方紙媒等傳統媒體、各種展會以及線上電商平臺……這些平臺各有優勢,傳統媒體具有權威性;展會能夠進行線下交流;電商平臺屬于近十幾年來的新興事物,但發展迅速且已有企業從中獲利,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備的體系。
匯聚人才 提升競爭力
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讓眾多企業紛紛倒閉,然而泰國的廣告業卻仍然在國際上閃閃發光。這與優秀的人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在金融風暴之前,泰國就因為廣告業的繁榮引來了大量的人才。這些人才又在金融風暴的席卷下得以重新配置優化,組成高素質的團隊繼續生產高質量作品。當然,我們并不希望有一場金融風暴,食品機械設備行業目前的智能化導向讓行業內的高端人才稀缺,我們需要的是匯聚人才。
食品機械設備企業需要研發型的人才也需要技術型人才。研發型的高素質人才需要引進,但技術型人才的缺口更大,尤其是“文憑+技能”型的人才。在我國現行的大學教育制度下,通用類高校素質較高但缺乏技術。像中鐵上海工程局會定向培養大學生,送學生重回學院進行相關技能培訓,使其盡快上手。相對于高中生,經歷過大學的學生,不管是知識的理解還是專業技能的接受能力都表現出較強的自主性。食品機械設備企業可以嘗試對人才進行較為系統的培訓,增強其技能來更好的服務企業。
關注獨特性 符合國情
泰國廣告往往在廣告中傳達向善的信念、樂觀的精神及對生命的敬畏。毫不避諱生死話題,講究善惡輪回。
泰國廣告的這一內容特性和他們國家信奉佛教息息相關。佛教的思想在其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這說明,一個產業無法脫離國情生存下去。我國的食品機械設備企業也要關注我國的基本情況來生產設備。
就飲食文化上,我們和國外是有著巨大差異的。例如,我們將蒜薹視為美味,大蒜的種植收獲設備往往需要考慮蒜薹的生長,因此研發出能直立播種的大蒜播種機。而國外不吃這種東西,他們的機械設備只需要考慮到蒜的生長。再有我國國人燒菜善于爆炒、炸、榨等,油煙濃重,需要有強大吸力與清潔能力的油煙機。國外飲食習慣以烘、烤、拌為主,油煙機無需強大吸力與排風量。
抓住食品企業需求 定制產品
有數據顯示,泰國廣告中使用平民的比例占80%,動物及虛擬形象占據17%的份額,而使用知名人士比例僅在3%。
這是泰國廣告較為鮮明的地方,他們認為,廣告是給百姓看的,那發生在鄰居、朋友、家人身上的廣告更容易觸動普通人的心靈。食品機械設備企業服務于食品行業,自然該以食品行業的導向為導向,為其制定適合的機械產品。
恒大冰泉引進了不合適的德國機械設備致使供應跟不上市場擴張的步伐,這個例子明確的擺在了我們的眼前。而龍昌機械通過為養豬大鱷牧原集團定制飼料設備,為其降低了30%的采購費用后,牧原集團兩年間從龍昌處購入18套設備,并計劃增至60套。
簡而言之,我國食品機械設備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藥關注中國的獨特點,注重人民和食品企業的需要,抓住差異化進行定制化的競爭,避免同質化。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