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谷歌獲得“可與行人溝通”的無人駕駛技術專利。據悉,公司為這種汽車安裝屏幕和揚聲系統,汽車門和引擎蓋上的屏幕會閃現警示信息,比如“停止”、“請安全通過”,或發出相關交通信號,示意行人行駛方式;揚聲系統可以念出屏幕上的字,或發出其他警示信號。未來,無人駕駛汽車可能還會安裝電子眼或機械手臂,可以提示行人汽車已經“看見”他們,可以模仿人類動作,向過馬路的行人“揮手”等。
人在旅途,可溝通的“無人駕駛”帶來極致享受。停歇處,人工智能同樣可為你帶來驚喜。此前,日本長崎縣豪斯登堡公園內的機器人酒店開始營業。員工是10位“仿人機器人”,它們擁有許多像人一樣的特征,比如呼吸、眨眼,甚至精通多國語言,能夠承擔前臺服務、后勤搬運、打掃房間等工作。對于機器人酒店的經營概念與戰略,豪斯登堡董事長澤田秀雄表示,“我們會創造出世界上最高效的酒店,并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在全世界范圍內建造1000家這樣的酒店,90%以上的服務都會由機器人提供”。
令人贊嘆的是,人工智能不僅能提供外在服務,還可以慰藉情感。法國一個團隊研發的智能情感機器人Buddy即將面世。這款機器人設計采用開源系統,使得人機互動更加親密。就功能而言,它稱得上是得力的“生活助手”,內置大量傳感器,借助實時地圖及定位,可以自動規避障礙物,同時不斷地學習,從而變得更加智能,可以按照用戶的習慣推薦食譜,播放喜歡的音樂,甚至獨自在家照看房子;同時它還是不錯的“保姆”,在你無暇他顧時,幫你照看孩子,內置的娛樂功能,能讓孩子在愉快的玩耍過程中學習到一些知識。此外,Buddy還具有語音轉文字、遙控等其他功能,在使用中滿足不同的需要。
在電影《我與機器人》中,人工智能讓機器人突破了編程,違抗了人類的命令,最終引發災難。可見,在機器人智能化的探索中,人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既要重視功能完善,也要思考理性應用。(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審核編輯: 智匯工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