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冬與美國堪薩斯州副州長合影
在我國航空工業重鎮陜西,有著這樣一家企業——歷經15年的發展,它從一家小型制造業企業發展成為一個以研發創新為第一驅動力、擁有多項專利的高新技術創新型企業。它生產和在研多個系列產品,其中95%的產品被應用在航空領域,為國內5大主機廠提供配套生產。它是陜西中航氣彈簧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為“陜西中航氣彈簧”),一個航空領域頗具代表性的民營企業。
2015年,陜西中航氣彈簧響應國家“一帶一路”“走出去”的戰略號召,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截至2015底,產品遠銷至海外20多個國家,外貿出口額勇創新高。2015年6月,公司參加了在法國巴黎舉辦的第51屆巴黎國際航空航天展,成為展會史上首個陜西民營企業參展商,也標志著公司進軍國際市場取得新的里程碑。在展會中,公司展出的產品受到各方高度關注。之后,還與法國達索航空、俄羅斯直升機、大韓航空、土耳其航空和印度航空等公司對后續技術和產品供應事宜進行了積極洽談,為深度合作打下堅實基礎。
2016年,陜西中航氣彈簧迎來了向工業化4.0的全面轉型和升級,隨著新廠落成,適航認證部門和省級研發中心相繼成立,技術團隊再次擴充。除了以兩院院士、機械振動領域領軍人物聞邦椿為首外,公司研發和制造能力也邁上了一個嶄新的臺階。另外,抓住國家大力發展通用航空的契機,公司大力拓展相關市場,目前已經接到北京、大連、南京、鄭州、銀川、沈陽、上海等相關通用飛機公司,如九成通用飛機設計制造(大連)有限公司的JC-100飛機、鄭州嘯鷹航空有限公司的穆尼飛機、遼寧通用航空研究院的雷鳥飛機等相關起落架、飛機艙門、飛機鎖、撐桿、減震器、蓄壓器、氣彈簧等項目的訂單。
同時,陜西中航氣彈簧繼續堅持“走出去”戰略,在年內參加了多個國際展會,并取得優異成果。例如,參加今年5月在巴黎舉辦的法國通用航空展并取得大量訂單。在今年7月的英國范堡羅航空航天展上,公司派出了由11人組成的專家技術團隊,帶著最新研發的產品(如通用飛機起落架、無人機用減震器、拋傘鎖、飛機艙門及艙門鎖、飛機油蓋鎖、操縱桿等)亮相,展示了公司全新的面貌和在通用航空制造領域的突破,并與英國直升機相關公司就合作事宜進行了深入溝通。近日,記者來到陜西中航氣彈簧位于西安高新區的辦公室,對總經理張曉冬進行了專訪。
《中國航空報》:今年范堡羅國際航空航天展是陜西中航氣彈簧第幾次參加該航展?公司帶去了哪些產品?有什么收獲?
張曉冬:這次是我帶領陜西中航氣彈簧作為參展商首次參加范堡羅航展。不過,這其實是我們團隊第2次來到倫敦參加范堡羅航展,因為上一屆2014年范堡羅航展我們是作為專業觀眾全程進行了參觀。這一次,我們帶去了公司自己研發生產的產品氣彈簧系列、航空鎖系列、通用飛機起落架、發動機上用的減震器,還有蓄能器等一系列產品,在展會上反應較好,收獲了不少訂單。
《中國航空報》:據我了解,這屆范堡羅航展有30家中國企業參展,是歷年最多的一次。但相比于各國將近1600家參展企業的總數占比依舊很低,而您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家為什么不惜花費重金去參展呢?
張曉冬:我想從兩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陜西中航氣彈簧的產品在很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出口到世界各國,但出口產品一直屬于相對低端的品類。我一直希望能夠把附加值更高的高端產品出口到發達國家。2013年,國家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我們所在的西安市正是“一帶”即“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歷史發祥地。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響應國家的號召讓陜西中航氣彈簧走出國門,登上世界的舞臺。因此,在2014年初,公司就在法國巴黎設立了代表處拓展國際業務,并積極參加國際知名的專業展會。目前,公司作為參展商參展的展會大致有:2014年,德國漢堡國際海事展和意大利航展;2015年,法國巴黎國際航空航天展;2016年,法國巴黎通用航空展和范堡羅航展。
其次,近幾年“中國制造”已經成為一個非常火熱的詞匯。從2001年創業至今,我們歷經了15年風雨,一直是“中國制造”的一員,剛好見證了“中國制造”從弱到強的過程。時至今日,“中國制造”已經不再是廉價低質的代名詞,我們的產品在質量上已經達到甚至超越了國外的同類產品。因此我認為,將公司產品推向世界的時機已然成熟。而在此前參加國際展會收獲的訂單也印證了這個想法。
《中國航空報》:如您剛才所說,“中國制造”正在變得越來越強,越來越好。但中國的制造業依然有很多急需提升的方面,現在國家也在大力支持制造業轉型升級,請問您作為航空行業一員是如何應對轉型升級的?在保證與提升產品質量方面又是如何做到的?
張曉冬:在我看來,其實制造業的升級從未停止過。就我個人的經歷來講,在企業創辦初期,整個公司除了我之外就只有2個員工,場地就是租借來的一個廢棄廠房,生產設備僅有2臺二手車床。現在,陜西中航氣彈簧的生產車間已經換成了符合最新、最高標準的現代化鋼構廠房,生產設備全部是最先進的數控加工中心,并設有由中科院院士帶頭的研發中心,每年申請專利數十項。制造業的技術升級是一個日積月累、水滴石穿的過程,想要生產出優質的產品必須要一步一個腳印嚴格把控生產中的每一個環節。當然,想要實現跨越式的發展也是有可能的,方法就是并購國外擁有先進技術的企業,就此直接獲得已經成熟的先進生產技術和生產經驗。這也是我們目前積極爭取的一種方式,現在也在歐洲努力尋找適合被收購的企業。
對陜西中航氣彈簧來說,產品質量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產品從設計到制造到裝配、售后的全過程都要求各個部門具備“工匠精神”,把每一件產品當作一個工藝品來打造。所以,我們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也毫不遜色于歐美產品,甚至有些還高于歐美產品。
《中國航空報》:從去年到今年,國務院對于通航產業都有大力的支持。據我所知,陜西中航氣彈簧也相應推出了適用于通航的產品,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
張曉冬:通用航空在國務院的大力支持下,在國內也得到了迅猛發展。據我們所知,做通用航空整機生產的有幾十家,目前真正出飛機的還不是很多,這需要有個過程。現在都還在研發、取證、建設廠房、投設備階段,我預計在兩三年之內會陸續進入小批量生產。我們公司也相應研發生產了一些適合通航使用的產品:減震器、蓄能器和起落架,現在已有兩三家通用飛機廠商找到我們。我們還準備投入一個落震試驗臺,要生產起落架就必須有落震試驗臺,需要檢測參數與性能。所以,通用飛機是作為我們的一個經濟增長點,預計在3到5年內會有一定量的訂單。
《中國航空報》:最后,請您跟我們談一談陜西中航氣彈簧公司的發展戰略。
張曉冬:目前,我們公司主要產品系列是給飛機做各種零部件,氣彈簧撐桿系列、航空鎖系列,還有起落架減震和蓄能器系列,這個系列目前在國內做得比較好。我們要爭取把國外的先進技術學來,應用到我們國內的航空工業上。今年,我們的銷售額預計在7000多萬元,計劃在兩三年內達到1億元。現在,我們已陸續跟中航工業相關部門和中國銀行等進行洽談,希望尋求更好的合作機會。我們公司有34名專業的研發人員,其中包括1名院士。目前,我們正在申報省級的技術研發中心,下一步還將申請國家級的技術研發中心。當我們的研發水平都提升到一個層次,銷售額也達到上億元產值,我們將走向資本市場,為我們國家的航空工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