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全球關注、聚集國內外科技大佬的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此次大會上,360兒童手表、諾基亞虛擬現實攝像、智能汽車、激光投影等智能設備紛紛亮相。這些產品中,有一些是15年智能硬件大戰的獲勝、幸存者,也有一些是初現的新秀……而它們最大的共同點就是:知名品牌、高科技、行業代表。除了以上這些高端產品,在201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還能看到聯網的自行車、沒有輪子的虛擬駕駛等新鮮科技。從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刮來的“風”,還不足見智能硬件的“火”?
另一方面是來自智能硬件企業開展的創客大賽。近期以智能硬件為主題的創客大賽在陸續開賽,如“英特爾智能硬件大賽·第二季”、首屆“中國智能硬件36小時開發大賽”。新硬件時代,正成為行業巨頭和創業者共同的機遇。在國外,最出彩的智能硬件研發工作,往往由創客完成,大公司則充當“買手”和“推手”。筆者也發現,很多好的智能硬件項目都在高校或者孵化器中,因此有必要為這類創業團隊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正如英特爾中國區總經理夏樂蓓所說:“伴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浪潮,中國已經成為極具競爭力的創新力量聚集地。如今,英特爾硬享公社的全面升級,有效集合了智能硬件產業鏈的各方資源,共同促進中國創客生態圈的發展。”
筆者認為,智能硬件這扇大門是在鋪天蓋地的“互聯網+”潛移默化影響下開啟的。全觀2015年,智能硬件的熱度不再是看上去很美,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觀望者選擇下水。隨著國內智能硬件生態系統的逐漸完善,上游供應商生產技術更加成熟,專門為智能硬件產品提供服務的機構也慢慢出現,以及谷歌、蘋果等巨頭的加入,智能硬件市場更加成熟。
根據分析師的預測,未來兩到三年,全球智能硬件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0億至500億美元。如此看來,智能硬件確實是還未“過冬”。
當然,既使“不過冬”,適當的“防凍”還是有必要的,因為整個智能硬件行業也有苦惱。從單一產品看,智能硬件廠商雖然在概念、賣點、性能等方面花盡了心思,但產品還是很少能夠真正的大賣特賣,不慍不火。總結一句則是市場用戶開拓力度不夠,潛在客戶雖然足夠多,但距離實際客戶尚遠。
歸其原因,主要是中低端產品仍然是國內市場的主流,品牌溢價、技術成熟度及生態建設仍顯稚嫩,打著智能家居的噱頭依舊層出不窮。因此,筆者認為確立標準、降低用戶門檻、打造更貼合消費者實際需求的產品成為明年智能硬件發展的重中之重。
(審核編輯: 智匯工業)
分享